网络画板深入融合学科教学

分类: 学习分享 |
2019年12余月20-21日,成都市戴美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杨维华、林雪梅、刁瑞阳一起到温江区的成都师范学院,参加了《智能•融合•创新——网络画板与学科深度融合应用研讨会》。这次大会旨在交流网络画板教学应用成果的经验,共商数学学科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在这次研讨会中,我们有幸聆听了张景中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加州大学杨玮琦博士,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董林伟,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解继蓉,海南省数学研究员孙元勋等大咖们的精彩讲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的根本需求,不能解决教育教学的根本需要。但是利用网络画板可以让我们在教学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与动态,化结果为过程,可以延长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实验工具为学生“如何研究”“如何发现”提供了可能,是的,数学的定理、性质、公式、法则等成为学生自己发现的结果;借助数学实验室工具的操作解决拓展应用型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互联网数学实验室就是技术的一种体现。
这次大会中棕北中学的青年教师陈立蓉上了一节《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外角和》的示范课和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黄征老师上了一节《二次函数中的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的示范课。这两节中两位老师都在课堂中充分应用了网络画板,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图形的变换,理解了知识的生成、发展、解决的过程。方海光教授的观察团利用互联网数学实验室与课堂观察量化方法,对教师提问、学生主动发言、沉寂等进行了分析。综合来说,第一节课是一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型的课堂;在技术应用方面,属于技术学习型课堂,课堂氛围积极融洽,师生交互明显,是一堂积极创新的课堂。第二节课是一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动-延伸型的课堂;在技术应用方面,属于技术教授型课堂,课堂氛围积极融洽,师生交互明显,是一堂延伸学生思维的课堂。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赵维坤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课堂上若干个问题组成问题串,把课堂中的所有知识点整合,课堂上分成若干个小组学习,探索、研究,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交流会中陕西的数学教师曹娟、重庆万州的名师杨志友、上海的科研室主任蒋云鹏、数理哲学爱好者秦勇、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数学老师伍雪莲、邛崃数学老师杨永红结合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网络画板,取得的成绩给我们进行了分享与交流。成都景中教育软件有限公司的专家给我们介绍了网络画板的新功能。
李兴贵教授还在大会中做了专题报道《高校推动师范生教育信息化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经验》,我们还有幸参观了成都师范学院的校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