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阳华山》邱承彬浅谈(241)

邱承彬微信-电话13335192687
邱承彬浅谈《山海经》之《阳华山》(241)
注释作者:邱承彬(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行家,藏名:扎西多吉,网名:神奇的天珠,号:六不居士,办公室名称:六不精舍,邱承彬《解密天珠》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山海经中山经第五 《阳华山》原文: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shu)藇(yù),多苦辛,其状如橚(qiu),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nüè)。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
(sù)。
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门水出于河,七百九十里入洛水。


部分注释:
1.阳华之山:即阳华山,山名,在今陕西洛南县至华山之间。
2.苦辛:一作“苦莘(shn)”,草名;一说指细辛,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2~24厘米,根茎细长,叶子心形或肾形。
3.橚(qiu):同“楸”,楸(qiu)树,又名梓桐,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叶子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前端尖长。
4.已:治愈。
5.杨水:水名。
6.门水:水名,即今宏农涧,在河南灵宝市西南
9.门水出于河:此句难解,因为门水不可能是从黄河流出的。一说“出”应作“至”。
10.河:指黄河。
白话译文:
参照《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