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2019-08-07 17:46:39)
标签:

旅游

图片

军事

历史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白马关

看过影视剧、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白马关,它是成都平原的屏障,秦入蜀最后一道关隘,有“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之势。它是有汉以来,由西安至成都入川后,经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五道关隘的最后一关。清朝罗江才子李调元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来形容白马关,从诗中我们不难想象,古代白马关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

因蜀国军师阵亡扬名的关隘

白马关,这座曾与蜀汉命运有关的关隘,至今雄踞在崇山峻岭中的四川省德阳市罗江白马关镇。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白马关1

在《三国演义》中占据重要篇幅的白马关,除了有“小咽喉”的战略地位外,更重要的是与《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军师庞统密切相关。

历史上的白马关曾三易其名。东汉时因其地处古绵竹城东北,称绵竹关;隋唐时因其地处鹿头山而改名鹿头关;唐昭宗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前蜀高祖王建借汉高祖刘邦曾骑白马过此、庞统和刘备曾在山下换马这两个典故,定名白马关至今。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庞统祠

 庞统,湖北襄阳人,智慧超群。蜀汉军师,与诸葛亮齐名。赤壁之战后,在诸葛亮的推荐下,刘备与庞统相见,见识其非凡才略后,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九年(214年)初夏,庞统随刘备进攻雏城(今四川省广汉市)时,被时任守城大将张任用箭射死阵亡(也有中流矢身亡的说法),时年36岁,葬于白马关镇鹿头山。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落凤坡

庞统的死让刘备感到非常痛惜,将其厚葬于白马关。公元222年刘备称帝后,追封庞统为关内候。后又被谥为靖候,并在墓前建祠祭祀。庞统祠墓共分为门厅、二师殿、栖凤殿和墓园四部份。

公元1682年,王屏藩乱蜀,庞统祠墓毁于战火,康熙三十年(1707年)四川巡抚能泰在原祠墓基础上复建成今天的规模。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庞统祠里庞统(左)和诸葛亮塑像

庞统祠位于白马关内,是安葬和纪念庞统的专祠,也是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三国蜀汉遗迹。明清时期曾毁于战火,从康乾年间相继进行修缮改建,落成了现在的规模。20065月,庞统祠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关所在的罗江县白马关镇,地处成德绵经济带重要部位,是成都到绵阳的必经之地。伫立在白马关上,极目眺望四方,真是山环水绕,龙盘虎踞。

最后关隘改写蜀汉历史

白马关因庞统阵亡扬名,也因最后一道关隘形同虚设,导致蜀国灭亡让后人唏嘘。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庞统墓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灭蜀的军事行动,一路大军由钟会统率,被蜀将姜维拼死阻于剑门关下。一路由邓艾统率,兵出阴平小道,在摩天岭被陡峭的山谷阻隔。邓艾身先士卒,身裹毛毡,冒死从摩天岭上翻滚而下,三万人摔死过半,场面极其惨烈。余下的人如神兵天降于江油关前。蜀国守将马邈的妻子李氏苦劝丈夫与魏军死战不成,咬破手指写下血书,然后口衔血书自缢身亡。马邈献关投降后,邓艾得以顺江而下攻克绵州,此时的白马关守军已是风声鹤唳,关隘形同虚设,邓艾军队势如破竹,灭了蜀汉。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三国古战场白马关落凤坡

如今在白马关,还有历史上著名的金牛古驿道遗址可寻。开凿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的金牛古驿道,被称为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公元前334年,秦惠王继续了秦国对外的扩张,却畏惧于蜀道的艰险,不敢发兵蜀国。但古蜀王杜宇受秦蜀交好之诱,派人开山修建这条石板路。此后秦军占蜀,灭了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古蜀国。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三国古战场白马关

 500年后,刘备和庞统所率领的军队,通过这条道路攻打益州,取成都,垫定了蜀汉政权的根基。

      又一个50年后,魏国征西大将军邓艾再一次通过这条古驿道逼迫蜀后主刘禅投降,因而这条古道不仅加速了古蜀开明王朝的覆灭,也佐证了三国时期蜀汉政权50年的兴亡。

这些古遗址,为寻幽探古的游人有了一个凭吊之处。游览古道不收费,这不免令人略感意外。我们拾级而上,途中,罗江文管所的老师告诉我们,罗江县境内古驿道全长28公里。以白马关段保存相对完好。南起白马旧场,北至落凤坡,全长4.7公里,宽1.5米至2米不等。原为青石铺就,路中有车辙,现条石基本被毁,仅庞统祠内、金家垭口、落凤坡三段较为完整。白马关驿道为三国至清代近两千年间成都至西安的交通要道。是古蜀道上仅存的几段保存完整的驿道之一。对研究古代交通状况及社会生活有一定意义。

怀古寻踪评说历史的故地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金牛古道

白马关山上的换马沟、落凤坡和张飞点将台,也是不可复制的三国历史人文景观。清代李桂林纂修《罗江县志·古迹志》有:“换马沟,县西北十五里,相传汉庞靖侯与先主易马处。旧有碑,久毁。嘉庆二年,代办绵州令贾文召重立”。今碑犹存。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金牛古道1

在庞统祠北古驿道旁。就是元杂剧及《三国演义》中所述庞统尽忠处。因为《三国演义》等与三国有关的历史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渲染,因而“落凤坡”的名气很大。坡上有一大墓冢,传说为庞统中箭处,当地人称为“血坟”。墓高约3米,周长约30米,墓北石碑上书“汉靖侯庞士元之墓”八个隶书大字。距血坟约一百米的古驿道旁立着两块石碑:一块上书“落凤坡”三字,另一块书“汉靖侯凤雏先生尽忠处”,旁边有小字说明庞统尽忠经过及当地百姓对他的怀念。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张飞点将台位于庞统祠西北300米处,为天然石叠砾岩平台。民间传说是张飞为庞统报仇点将处。清李桂林纂修《罗江县志·古迹志》有:“将台,在落凤坡侧,相传汉诸葛武侯点兵于此,旧有亭,今废”。当地民间还有张飞赶山筑将台的民间传说。

悲壮的历史,名人的脚迹,使白马关闻名遐迩;墨客的吟诵,民间的传说,使白马关蒙上神秘色彩。这一切,吸引着人们去怀古寻踪,评说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