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昔日安州八景之一七根柏“七贤柏”

(2019-03-04 20:48:01)
标签:

古迹

图片

文化

旅游

分类: 古迹

昔日安州八景之一七根柏“七贤柏”

原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永安镇(现属北川县)大安山下,有一株主干离地1.5米高处,又分出7根枝干,每根枝干又长得挺拔笔直,每根都要两、三人才能合围的古柏,这就是全国闻名的七根柏。紧邻七根柏其后,另有单独生长的七株古柏,犹如七个忠诚的卫士,与七根柏共同生长,故称“七贤柏”。经专家鉴定,“七贤柏”的树龄都在千年以上,仅次于陕西黄帝陵古柏,为全国第二大古柏,树龄在13001500年之间。

蜀王杨秀亲手所栽

七根柏位于永安镇大安村村委会一侧,紧挨大安河,背靠大安山,四周群山环抱。与七根柏为伴的除了“七贤柏”,还有明末清初重建的“般若寺”、牌坊,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七根柏就会迎来各地的信男善女,在七根柏许下他们的心里最美好的愿望,民间狮子龙灯也会前来助兴。可惜的是,文革中庙宇和牌坊全部被毁,直到2010年后,“七.七”庙会又才逐渐热闹起来。

昔日安州八景之一七根柏“七贤柏”

七根柏主干高37米、胸围10.3米、苍翠俊逸,气宇轩昂。据《安州志》记载,七根柏与“七贤柏”一起,在清嘉庆年间被列为安州八景之一。

七根柏、“七贤柏”何人所植?传说古时大安山脚寺庙里住着几名和尚。一次老僧从山上带回一束柏树苗,叫小僧们栽于庙门前。小僧们刚栽下7株,突然下起暴雨,小僧们急忙把剩下的树苗合作一把插进泥土里,打算雨停后再分栽。不料大雨连下数日,大雨过后,这把柏树苗已经合成一体了。后来当地百姓就把分栽的7株柏树称为“七贤柏”,把主干分成7根的柏树称为“七根柏”。

传说归传说,据《安县县志》记载,“七根柏”、“七贤柏”均为隋朝开皇年间蜀王杨秀亲手所栽。上世纪80年代,“七根柏”、“七贤柏”就被列入四川省重点文物。

半真半假的传奇经历

大凡古树名木,一般都经历过风险,还有不同的传说。

昔日安州八景之一七根柏“七贤柏”

3月2日下午,笔者在大安村看到,如今“七根柏”依然生机勃勃,“七贤柏”已有3株枯死,另有两株也出现枯枝。当地村民说,三株枯死的柏树已经有30年左右,只是村民舍不得将枯死的古柏砍了,出现枯枝的两棵能否生存,也很难说

昔日安州八景之一七根柏“七贤柏”

3株古柏因何枯死?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20013月,笔者经过七根柏时,发现许多村民在七根柏四周烧香许愿,古树下整日烟熏火燎,于是在当地媒体上披露了这一现象。当时的安县永安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很快拨付专门资金,在七根柏周边砌了堡坎,禁止在树下焚烧纸钱香烛。

“从那以后,村委会就硬性规定,必须在离七根柏50米远的地方烧香许愿。”当地村民刘成说,其实村民保护古柏的意识还是很强,只是不知道烟熏火燎,天长日久会伤害古柏罢了。

刘成给笔者讲了几件有的可以考证,有的可能只是戏说,但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古柏的故事。

昔日安州八景之一七根柏“七贤柏”

最早的是在清朝年间,一个县官想把古柏砍掉给父母做寿材。但在前往砍树的途中,无缘无故的被风吹掉了官帽,有心保护古柏的师爷于是引经据典,阐明有神灵护佑的古柏砍不得,诚惶诚恐的县官只好放弃砍树。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县政府修南河大桥,计划将七贤柏全部砍伐做建材。结果砍树的当天安昌河洪水猛涨,砍树的队伍一连半个多月过不了河,古树又保住了。

“与七贤柏有关,也可以查证的是最后这一次。”刘成说,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安村村民马某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七根柏上砍伐了一根水桶粗的枝条做打谷子用的拌桶,结果事发后,被法院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昔日安州八景之一七根柏“七贤柏”

在大安村,有七根柏、“七贤柏”不同版本的传说,也有无法用科学解释明白的自然现象。

七贤柏之所以能吸引远近的游客和周边十乡八镇的村民来朝贺“七.七”庙会,与当地耳熟能详的一个说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昔日安州八景之一七根柏“七贤柏”

当地百岁老人蒋迎芳大娘说,每年的七七节早上,七根柏上空都有云,云中好像有人在说话,但能够看见的人不多。刘成非常认同蒋大娘的说法,他说,他小时候就看见过,这种情况不见不信,虽然也清偿这是自然现象,但确实很古怪。

昔日安州八景之一七根柏“七贤柏”

七根柏以它奇特的姿容,动人的传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寻胜,曾写下“水近池上热,风生松下凉……”的著名诗句。清代才子李调元游于此地,曾作诗曰:“古柏青苍不计年,饱经霜雪色犹妍。葱茏干劲高千尺,神秘枝分与七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