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2018-11-29 10:58:57)分类: 一年级数学 |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棒。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
1、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
2、填一填。(课件)
(1)1个十和5个一是(
(2)19里面有(
(3)17 =
10 + (
活动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小朋友喂海鸥的情境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看看海边的可爱的海鸥,好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自己的发现。
2、师:你们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筛选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进行板书,比如: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3)还剩多少桶食物?
……
活动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先引导学生说出天空中的海鸥前边有12只,后边有3只。要求“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应该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算式:12+3=
1、师:12+3=
学生可以同桌合作,探索计算方法。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有能力的还可以算一算。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提示。
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先拿出一捆再2根,接着再拿出3根。
2、学生交流。
(1)摆小棒的要把摆的过程说清楚。引导学生12根要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合起来一共是15根。
在学生交流后可以用课件再动态演示一下。
重点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2+3=5,10+5=15
(2)拨计数器的,交流时到前面边拨珠边说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加3要在个位加3个珠子,2+3=5,10+5=15.
(3)闭上眼睛想一想每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学生独立解决“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集体订正时重点说清计算的方法过程。
(二)解决问题“还剩下多少桶食物?”
学生独立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时重点说清计算的过程。
活动四、学习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
1、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并板书。
2、学生随便说一个加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活动五、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2、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73页自主练习的1、2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活动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板书设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