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下学期语文五年级第一次集体备课

标签:
集体备课 |
2019学年第二学期 白石小学
备 课 组 计 划
备课组
备课长
成 员
学期备课专题简述 |
课题 |
|
第一次实践者 |
第二次实践者 |
五下教材选文有名家名作为主,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除了重视选文价值的经典性。在强化整体性的同时凸显学生的阶段性发展。让学生从体会直接抒发的感情到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从宽泛的感受、体会到专门的初步文学品鉴。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给学生多方面的滋养,设计复杂多样的阅读活动。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编排意图,我们精选了以下几篇课文作为范例进行探讨,以期能通过我们的探讨和实践,更加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
《祖父的园子》 |
4.24-4.4.28 |
孟青青 |
孟青青 |
《景阳冈》 |
5.7-5.12 |
钱蓓蕾 |
钱蓓蕾 |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6.2-6.9 |
陈范 |
陈范 |
基本流程:学初讨论聚集专题,制定学期备课规划
个人上课实践,组员听课反思
再次交流
个人上课再次实践,组员听课总结
附学期上交材料:备课组规划表一份(学初上交);个人备课教案若干份;听课教案若干份;此课题定稿一份(电子稿)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主题 |
|
主持人 |
郑婷婷 |
活动时间 |
|
主讲人 |
孟青青 |
活动地点 |
五年级组语文办公室 |
活动形式 |
讨论+上课 |
参加者 |
郑婷婷、陈范、钱蓓蕾、孟青青、潘乐燕 |
||
活 动 内 容 与 讨 论 过 程
|
郑婷婷: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是本册教材《祖父的园子》的教学研讨,下面请孟青青老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孟青青:各位老师,今天我主备的是本册教材的《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个园子里有诱人的蜂蝶,有神奇靓丽的榆树,活泼可爱的倭瓜、玉米……在这个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可以说,这个园子既是一个自由的天堂,又是“快乐”的泉源。 在这里,我可以与祖父快乐地游玩,可以随意地瞎闹、乱闹;在这里,留下了太多太多我和祖父的欢笑声;在这里,留存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也是唯一美好的记忆…… 作家萧红以散文的行文特点,诗化的语言,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再现自己曾经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
陈范:学习这组课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一篇课文,走近一个作家,走进一部作品。 潘乐燕:另一方面,从本文的出处以及作者的身世背景来看。 本文选自萧红绝世之作《呼兰河传》中的第三章。这一章中开始出现整本小说中的第一个正式的人物——“我”的祖父。《呼兰河传》写成与1940年左右,这时,萧红作家因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阔别自己的故乡十几年了,此时,她身处异乡,感受着祖国正在遭受着战争的灾难。带着国破家亡的忧伤,再加上自己贫病交加,内心涌现出一个女性作家的片片柔情——这个时候,她更希望自己能在心灵上得到精神的慰藉。而在她的记忆中,给过她最美好的温情记忆的,无疑就是自己的祖父。 郑婷婷: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研备: 1、 学习归纳梳理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 2、 围绕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自由与快乐,在此过程中,指导读好课文; 3、 品味课文17自然段,迁移学习作者典型写法——拟人、排比; 4、 联系《呼兰河传》,尝试从一段话到读懂一篇课文,到读一本书,到读一个作家。 |
集体备课个案设计表
学科 年级 |
语文五年级 |
活动主题 |
第一次集体备课《祖父的园子》 |
设计者 |
孟青青 |
活动时间 |
2020年
|
|
1.认识课后8个生字,会认读“蚂蚱、樱桃、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课文,理解课题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3.感受园子的生机勃勃和自由自在,体会祖父对我的包容与疼爱。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
||
|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园子的生机勃勃和自由自在,体会祖父对我的包容与疼爱。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
||
教 案 设 计
|
一、谈话导入,走近萧红 1.回忆课题,出示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描写晚霞的课文是?(《火烧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萧红)出示关于萧红的资料,了解其主要作品《呼兰河传》的内容。 (幻灯出示: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黑龙江省呼兰人。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对故乡的回忆录。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把它称为——《祖父的园子》) 2.质疑,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师:为什么把这个园子叫做“祖父的园子”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女作家萧红,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7.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感知,了解学情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效果到底如何呢,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师:课文中有很多词语,你会读吗?能读正确吗? 1.你会读吗? 幻灯片出示: (1)你会读吗?
蝴蝶
蚌壳
下了种
胖乎乎
马马虎虎 (教师请三位同学来读,其它同学认真听,评价并纠正错误的读音,教师强调后齐读) (师: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这些词语之中红色的字体都是?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音读准确,老师要强调的是“水瓢”的“瓢”字和“飘扬”的“飘”字,还有“漂亮”的“漂”字它们字形很像,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做?形近字,可要好好区分呀!第四行都属于“ABB”式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呢?) 2.你知道吗? 师:看来大家对字词预习的不错,那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老师以填空的形式给大家提示哦! (幻灯片出示-----你知道吗?)
这篇课文写了园子里的( 这篇课文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师:好,扫清了字词的障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走进这个园子,初步感受这个园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入园初体验
3.师:刚刚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对园子有了大致的了解,要想对祖父的园子做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还得深入读文,透过字里行间,感受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 四、深入读文,感受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体会情感 师:首先,让我们走进园子,看看园中有哪些景物?课文的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写园子的?(第1和17自然段)找的很准确! 1.感受园子里的昆虫生机活力(学习第1自然段) (方法:找中心句,抓关键词,通过朗读、想象,从而感受这是一个 生机勃勃、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热闹的花园) 师:课文的第1、17段写了园子,下面,让我们先来把目光聚焦第一自然段。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学生读第一段,教师对朗读做出评价,从字音读的正确与否、流利方面做评价) 这段话中有一个中心句,谁来说一说?(学生汇报并出示文字) (出示文字: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同意吗?用笔把这句话话出来,那中心句的作用是什么呢?(点明中心)听老师来读这句话:“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你听出了什么?(师预设:花园里昆虫种类很多,样样都有)都有什么呀?(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蝴蝶怎么样呢?(生接读: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那蜻蜓呢?你来读(学生接读:蜻蜓是金的)蚂蚱呢?(蚂蚱是绿的)那蜜蜂呢?(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拟人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蜜蜂胖乎乎、圆滚滚的姿态和样子比作一个小毛球)真好!真是“样样都有”想一想,还会有什么?(学生想象并交流)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昆虫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昆虫很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活力、热闹;作者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那我们再来齐读本段文字,读出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2.感受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生命、富有活力,自由自在(学习17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园子里的昆虫充满生机和活力,那园子里的其他事物呢,是否也是这样?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课文第1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朗读第17段,找出本段中心句并画出来。) (学生找中心句并交流汇报,教师出示中心句后齐读) (出示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听老师来读这句话,这“一切”指的是?“活”字表现在哪?(学生谈理解和体会)
师:是啊,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你看,师:花开了----生接读: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园子里的生物都很自由自在、快乐)如果去掉后面的描写,你觉得好吗?(拟人化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趣味性)那你能仿照这样的拟人话写法,再来想象还有什么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说:蝴蝶飞来了,就像蝴蝶在跳舞似的;白云一会儿飘来一会儿飘走,就像在玩捉迷藏似的;对面吹来一阵风,就像在唱歌似的……) 师:大家想象力可真丰富,说的真好!那园子里除了花、鸟,虫,还有哪些景物呢,它们都在干什么呢?快找一找,告诉老师。(学生找、交流汇报) 师出示文字:引读“是啊,一切都活了……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
师: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段话中一连运用了十几个“就”字,读起来会不会觉得重复啰嗦呢?(预设生回答:不会,从反反复复中读到了快乐、自由)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园中的一切自由自在,充满活力,感受到了快乐)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齐读这段文字。 3.感受“我“的自由(学习4-15自然段) 师:大家想一想,自由快乐的,仅仅是院中的昆虫和植物吗?还有谁也是自由、快乐的?请快速浏览课文的4—15段,找出这部分的中心句,看看写了什么?(学生快速浏览,找中心句) 出示中心句: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同桌交流讨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请快速提取关键词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同意吗?很好!
师:(出示文字)瞧,在园子里,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师:想想看,祖父劳动,我就劳动,我是真的劳动吗?(不是,是在玩耍,实在瞎闹)你从哪里看出是在玩耍,而不是在真的劳动呢?(学生找文中词语“瞎闹、踢飞、乱闹”或相关句子)可见小时候的萧红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活泼、淘气天真等)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祖父的态度如何?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找)从祖父的笑以及他对我的态度里你能感受到了什么?(祖父对我的“爱”“宽容、包容、有耐心) 师:是啊,正是由于祖父的包容和疼爱,童年时代的萧红才是那么的自由和快乐,正因为有了祖父的爱和呵护,萧红才有了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五、回归课题,领悟写法 1.师:课文学完了,我们回到课题:“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能否改为“园子”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精神家园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板书:观察、感受、表达、做生活有心人)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并背诵。 2.完成小练笔:在你的童年中出现过哪些有趣的人和物?用心感受,然后写一段话简述一下。 七、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
||
|
集体备课定稿(含反思)
学科 年级 |
五年级语文 |
活动主题 |
第一次集体备课《祖父的园子》 |
设计者 |
郑婷婷 |
活动时间 |
2020年
4 |
|
1.通过默读梳理归纳,理清课文内容,品读第17自然段,体会自由、快乐的情感,迁移作者写法,想象练笔。 2.从园子中的自由快乐生活出发,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了解萧红以及其《呼兰河传》,引起孩子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
||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
|||
|
|
||
教 学 设 计 |
板块一:整体感知,写一个句 1.“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课件出示封面)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节选的—— 2.板题读题:祖父的园子。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4.检查生字词
蚂蚱
蚌壳 (解释“倭瓜”: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 5.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 (出示默读要求) (1)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划出相关的句子,并把体会到的情感在相应段落旁边写一写。
(2)把句子补充完整:这是一个( 6.生交流、反馈,师小结。 板块二:研读课文,品一个段 1.文章中写了那么多的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为什么?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小结。 3.品第17自然段。(ppt出示第17自然段) 4.用多种方法读这一自然段。 5.从这一自然段中找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 (一切都活了、自由) 6.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 7.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就是:(自由自在) (板书:自由自在) 8.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呢?哪个字出现得最多?(就)作者为什么在这一段里写了这么多次这个字? 9.品“就”字引导孩子感受园子中的事物的自由。引导学生理解反反复复用相同的句式来表情达意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 10.师引读第17段,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自由,对温暖和爱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再进一步感受她在这园子中寄托着的对祖父的深切怀念。 板块三:体验情感,写一首诗 1.出示把17段的内容变成的小诗。 花开了, 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 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 随意地飞。 2.读小诗 3.仿照写诗。(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写,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 (一)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蝴蝶随意地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浇菜是最有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写诗 ,分享。 板块四:阅读延伸,助推情感理解 1.出示萧红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成就,让孩子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作品。 2.出示课后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体会,最疼爱作者的人——祖父消逝了,作者在园子中的快乐、自由的生活也随之消逝了,只留下了对祖父无尽的“怀念”,对园子的无尽怀念。
3.出示作者写的另一篇文章《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去进一步体会,是祖父和祖父的园子,让作者知道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
||
板书设计:
|
集体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一篇课文,走近一个作家,走进一部作品
1、会读8个生字;2、祖父的园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让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大屏幕上的句子补充完整,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划出来,写上批注。这部分学习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校本教研活动评课稿
评课 标题 |
《祖父的园子》评课
|
|||||
上课者 |
孟青青 |
|||||
评课者 |
潘乐燕 |
|||||
评 课 稿 内 容 |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但孟老师的课我听过很多次,孟老师那种朴实自然的大家风度、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教学技巧、教学艺术都是值得我长久学习和揣摩的。 这堂课有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这是一堂感悟的语文课。
二、这是一堂巧妙的语文课。
三、这是一堂训练的语文课。
四、这是一堂亲切的语文课。
一点小小建议: 1、学生发言的面儿小,站起来发言的总是少数几个同学。 2、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可以在课堂上稍加点拨一下。 3、是否可以设计一个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
|
|||||
活动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