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四年级下册第二次集体备课
(2020-08-21 20:06:57)
标签:
集体备课 |
分类: 集体备课2019(2) |
集体备课定稿
学科 年级 |
语文四年级 |
活动主题 |
四年级集体备课 |
设计者 |
张丹丹、林云云、 李斌群、郑玉萍、陈乐燕 |
活动时间 |
2020年5月10日 |
教学目标 |
1. 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 |
||
教学重、 难点 |
教学重点: 2.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想,理解领会 琥珀的形成过程 。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
||
教 案 设 计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的艺术品。(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琥珀”(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预设:1.琥珀是怎样形成的?2.琥珀是谁发现的? 5. 6. 二、初读课文,梳理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反馈预学字词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 晌(shng)午。 (2)理解词语意思,如:松脂、拂拭、推测。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拭”字不要多撇。“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做批注,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1)形成这块琥珀需要哪些阶段? (2) (3)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三部分(18):介绍了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6、 预设1:里面有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7、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 , 欣赏了琥珀的美丽和神奇 , 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 , 都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 下节课我们 接着来 研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师:默读课文,适当地做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1.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2.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探究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1. 2. (1) (2) (3) 研读要求:(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2)用“根据____,推测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4)交流。 3.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科学家还有哪些大胆的推测? (3) 2.作业: 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板书设计: 琥 松脂球——化石 推测:真实 想象 |
||
|
教学反思: 1. 2. 3. |
校本教研活动评课稿
评课 标题 |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问题 ——《琥珀》评课 |
上课者 |
张丹丹 |
评课者 |
林云云 |
评 课 稿 内 容 |
评《琥珀》一课 听《琥珀》一课后的评课 琥珀的形成过程:较高温度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