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浮世绘版“芥子园画谱”:《北斋漫画》——葛饰北斋经典手绘教程分享

标签:
葛饰北斋漫画作品分享浮世绘名所绘赏析世界名画大赏手绘教程漫画自学户外写生速写人物素描 |
分类: 大触大案 |
五十以后,独孤求败手中已无剑,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葛饰北斋手中还有笔,但也达到了同样的境界,而且还出教程书,教大家如何修练。——1814年,《北斋漫画》初编出版。(整套教程书,洋洒十五卷,直至其去世后才出版完)
17年后,1831年,《富岳三十六景》横空出世,从此,浮世绘有了“名所绘”(类似今日之风景画),日本有了一新符号——《神奈川冲·浪里》。当然,那是后话了。
而《北斋漫画》,则被认为是现代日本漫画的鼻祖。但“北斋漫画”之“漫画”,指的是教程书,而非现代的“漫画”。旧时江户,“漫画”读物,被称为“草纸”。细看《北斋漫画》,反而觉得它更像是“日式”的《芥子园画谱》。不同的是,里面的“人物篇”更丰富,也更生动,喜怒哀乐,嘻笑怒骂,尽是浮世百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当时,距今两百多年前的江户时代,《北斋漫画》就能掀起浮世海里的千重巨浪。恰恰相反,那是“墙外开花墙内香”的结果。19世纪中期,浮世绘沦为包装纸,随着茶叶、瓷器“出口”到欧洲,被印象派画家发现,如获至宝。
而在日本,自室町幕府时代始,狩野派(宫廷御用画派),一直以其“大和化”的中式画风,统治着日本画坛,长达三百多年。习惯了恬淡含蓄的中式画风的日本美术圈,自然很难接受——平民的通俗的风俗画——浮世绘。
就拿《北斋漫画》里的“人物篇”,与《芥子园画谱》对比,不难发现:《北斋漫画》,画赶路的旅者,劳作的职人,比赛的相扑手,澡堂的男女,挑担的小贩,传说的鬼怪……;而《芥子园》,则描绘作揖下棋、抚琴鸣笛、坐听涛声、登高望远……的文人雅士。
——前者,将小人物大写化,表情夸张,肆意造作;后者,将大人物小写化,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一幅山水画里头,前者时时不忘凹凸人物,而后者往往觉得可以忘己无我。
但对于看惯了厚涂重抹的印象派画家而言,浮世绘简直是一股“清泉”!——日本人认为粗陋的,和印象画比起来,仍然是细腻的;在浮世绘里算赤裸的,和油画比起来,仍然是含蓄的;日本人觉得俗气的,西方画派反倒欣赏其生动自然。
而两百多年后的今日,随着电影《目眩·北斋之女》热演,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和《北斋漫画》又火了一把。——这是该说葛饰北斋的作品非常有生命力呢?还是说……大家总是需要一项娱乐,需要一个谈资,需要一次冲动消费,需要一次稳赚商机?——不然,思想与情绪无从寄托,“我”及“我的色身”无以寄养。
.
在前一篇博文《葛饰北斋,画狂的四把剑》的最后,我总结到: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人,低头走自己的路,以自己的风格,凝聚那个时代的气度与精华。后来,这些人被誉为“大师”。譬如,文学界的但丁、莎士比亚,音乐界的莫扎特、贝多芬,天文界的哥白尼、布鲁诺,科技界的比尔·盖茨、乔布斯。而浮世绘的葛饰北斋,无意中也成为了这样的大师,虽然他自己没发现。
在这里,我想补充说:每个时代,也总会有些人,抬头看星空,张眼看世界,反思以上的这一切,和浮世里的因果种种。后来,这些人被尊为“大导师”。譬如,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希腊的苏格拉底,春秋的诸子百家。以及,二千年前,欧洲的耶稣。——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呢?
五十芥
2019.03.10
.
下面将分享《北斋漫画》初编版的图集,共28图,分为人物、虫兽、海物、花卉、草木、房屋、桥梁、山水等类。关于葛饰北斋的相关博文和其他画论,另见:
《葛饰北斋,画狂的四把剑》:纵论画狂的一生,以及他身边的大气候,细说日本与欧洲的艺术生态圈。
《解构〈富岳三十六景〉的布阵,葛饰北斋的两路剑法》:逐图细说,还原每处风景的故事,解读画狂的绘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