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10月22日

(2023-10-22 07:57:04)
            10月21日去银西观凸寿泼墨挥毫的路上
      确定时间是20号下午的事,但到晚上女儿黎明打来电话说,我表兄已确定时间了,明天(22日)下午两点在西区农庭家园附近。我回答说,那地方我知道,咱们明天一同去。
      转眼就到了22日下午两点,女儿电话里说他们一家已到了,但找不到具体书写的摊场。我让他电话里问,就在旁边。于是我赶紧又催妻子小女,快走。结果凸寿的电话来了,让我们赶紧先到农庭家园小牛书画室,然后一起去银西,这儿的地方小得没办法写。我答应我们马上到。
        出租车司机知道地方我们迅速抵达,然后按照所在车辆分别上车去了银西。我乘坐的是农行柴晓峰的车。第一次认识第一次乘车交流,方知是位90后诗人。途中我得到他的一本诗集——《当生活变成一粒盐》。书林文史出版社。我随便翻了翻,觉得写得不错。就在副驾驶室的座位上用不大不小声音朗诵了一首,题为《希望,给一个旅行的人》,觉得诗有嚼头。而诗人开头比喻中的“我们如同两个久战沙场的人/在北方沙漠中拥抱/相互抚摸和希望”,从原本是虚虚实实的具象引入实实虚虚的意象,诗歌的比喻开始涉及的不确定性,此时确定了。旅人成为两个。实际旅人是一个。而另一个精神层面的一个是诗人的“希望”。
          我们暂且不分析全诗,只写下结尾句,就会感到诗歌的发展还是很有力量的:我们只需要去更北的地方/待降温之后/将灵魂冷藏在黎明/或者在某个愿意死亡的夜晚来龄之前/轻轻地闭上眼睛/把黑夜吸进肺里/熔入血液......
         (22日早晨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