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4月06日

(2023-04-06 09:02:02)

诗是一种精神

 

——简评军旅诗人何光荣的诗集《战士心集》兼及宋子刚诗人的《存在诗学》

  

接到军旅诗人何光荣诗集《战士心集》研讨会邀请函的当时,我正在读文友宋子刚那篇长达一万六千多字的文论:《诗是什么》。

 据子刚先前所言,那篇文论是他在思辨中回答一个玄而又玄的历史理论话题,是欲图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诗学”诗歌理论体系文本的宏阔大论,而且文论本身仅是存在诗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部分,还会有主体骨架与内容的,直到二三十万字的理论著作《存在诗学》的构建写作成功为止。

在这之前,子刚还曾当着我的面,言及《存在诗学》的理论根据是国外的海德格尔和中国的老子,面对的是眼下诗歌理论上的混乱现状……其设想之高大,斗牛口气,简直于世有些无与伦比;其高大的程度,似乎有点儿狂妄了。正因如此,我才在将信将疑中和他发生过强烈的争辩,最终以平分秋色而结果。然而从此以后,诗是什么的质疑,一直在我脑际萦绕不已。我曾以“诗言志,歌咏言”等传统教科书中的释文观念回答心问时,自觉不够满意;又以子刚友的“诗即恩慈”作答时,亦觉抽象得不够明朗。于是我想到的便是“诗是一种精神”,或者“诗是精神的慰籍”。正当我在忧心忡忡的情调中举读宋子刚脱稿成文的宏篇大论,欲图得到一种比较全面的释文答案时,接到了何光荣诗集研讨会的信函与《战士心集》这本要求书面发言的诗集文本。因为信函中有关“发言”与“朗诵”的指令,我便抽时间熬夜通读了原本是出自军人手笔的《战士心集》,没想到这一细读真还解了连日来笼罩心头的疑团——诗,到底是什么?从而坚定了我那久存心底的诗学观和近来又对诗的理解,即:诗是一种精神或精神的慰籍。

在阅读何光荣简介时我即刻想到:目前已为正团级支队长军官的何光荣,在带头搞工作的前提下或者说在行施职责的军事过程中,为什么还要写诗?如果说写作的行为过程就是一种精神的驱动的话,所有写出的诗作则更具精神实质了。张国领先生在序文中深有感悟地说:“当兵久了就有一种发现,凡当兵的人都有一段诗人历史,有的是写出来了,被大家所共知,就成了有名的诗人;还有一种是一直没有写出来,或是不想写、不善写,就把诗装进了肚子里,没人知道他是诗人,但他却同样具备诗人的气质。”我自然同意张国领先生的认知观点。但不论怎么说,在以上三种情况中,何光荣当属于前者无疑,即:他是既写诗又发表诗的为大家所共知的有名的诗人;既具有诗人气质,又有写诗基本技巧与技能的当代诗人。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张国领先生笔下的“诗人气质”,是被我视作了“诗人精神”了的。当有了这样的诗观关照,再来解读何光荣的《战士心集》时,有关写诗精神和诗歌精神的脉络,便显得十分清晰,且不时地会鼓胀起伏我们对于诗歌的共同情流。

《战士心集》共分三集,“战士心”、“自然心”和“世俗心”。纵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战士心”是写军人情怀的,其特色是“军人气质弥漫,阳刚之气十足”,你在读时,心弦上自觉不自觉地会跳荡“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支歌”这样的旋律来,令人振奋、兴奋,向上、向前。当然,“战士心”也是诗集中诗人写得最得心应手,整体上显得比较成功的诗作所在。譬如像《我是军人》这首诗,只有当过兵或正在当兵的人,才可以写得出。何光荣是如此下笔心应的:

      黎明前,我陪伴启明星驱黑雾迎光明

      不是伟大,那是握枪的赤子心

      子夜后,我搜寻北斗星

      不是离情,那是尽职的平常心

 

      我是银河的星辰,我是北国的冰晶

      我是南疆的小草,我是祖国的防护林

      理想为我披寒衣,军营替我亮光晕

      秋雨冬雪洗军装,春风夏阳助精神

      长城因我酬壮志,祖国因我愈年轻

      我是真诚和奉献的组合

      我是军人!我是军人!!我是军人!!!

还有该诗集的压卷诗——《白雪春意》,写得既豪情又艺术化,但军人气质不减,军事特色鲜明,也是惟军旅生涯之诗人而不能为者。何光荣运用象征手法,不但有“白雪守望着春意/幸福迷漫着露珠/热血男儿把青春/裹进国防绿,把生命/包装成边塞诗……” 这样漂亮的开头,加上升华意境、点击思想的白雪奉献春意/军人奉献幸福”的结尾,显示了诗人作诗的基本水平与当代军人毅然伟大的价值所在。

    我还要论及的是,军官的何光荣,因了诗人气质果然能将一系列军事生活中的工作小事入诗,而且写得很阳刚、颇具军事化,又具有诗的形象,如《老兵》、《雪夜巡哨》、《练兵场小憩》、《查岗古战场》、《军事质量研讨会》、《练兵场》、《早操》等等。仔细想来,作为军官的何光荣,通过理智的审度再激情写作,非一种精神的贯通是不能有完成这一首首小诗结果的。这与我坚持的诗是一种精神的观点不无关系。何光荣的写诗精神有天生的但更多的是生活的历练与军人气质的敦促。历练之下敦促而出的便是精忠报国的思想,军人天职的理想的牺牲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格律体还是自由体诗中均有显露。

    诗集第二辑“自然心”是军事生活之外的诗作,表现出诗人天人合一的基本取向。当然,因了军人的天职,诗作中不时显露出军人与书、与事、与祖国河山相对相照时形散神不散的思想情愫,也是必然的烙印和必然的情理。如《听孙武评书》、《欣闻申奥成功》、《过椅子山》等诗,均留有这方面的心迹,自然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力,正所谓:“诗很短,应该是一览无余,却时常一览不尽。”关于何光荣《战士心集》中的这类诗的精神所在,在此我不再深究,倒是对第三辑中的个别诗作情有独钟。

   《战士心集》的第三辑被诗人、出版者定名曰“世俗心”。对此,说实话还是不能令我全然满意的,以我之见,就这辑诗作所表达的精神内容直截了当定作“亲情心”更为适宜甚至贴切。因为“世俗”二字不管本人出于什么心意,读者看见时难免要生点儿疑团。我们说,军人也是人,七情六欲不亚常人、他人,也是很正常的事,为何要将表达对父母亲、兄弟姐妹的真情说成是“世俗心”呢?也许,编者作者确定时还有深层次的意蕴我没有读出来。但不管怎么说,包容在“世俗心”之内的全部诗作,其写作背景和投入的感情是真挚诚信的,有的诗作我举读时催我泪下。表现出无泪不足真豪杰的气慨来。何光荣站在被传统事理肯定的一方,阳刚的军人气质背后,是凄美、阴柔、淳朴、厚道的赤子情、兄长意,人夫人父的责任心。这种思想感情的诗载体便是《中秋》、《探母病》、《父亲》、《清明忆娘亲》和《怀念母亲》等。这批诗作中,我最喜欢的是诗人以自由体形式完成的《怀念母亲》这一首。该诗作表达的是军旅诗人何光荣对已故母亲的山海情结与永志不忘,让我在赏读时无法自己地进入念想母亲的全部过程还必须感时流泪滴血的程度。这里不防将此诗作摘引于下,供我们大家共同情感一回,倘若有泪,也就尽情地流吧,因为那是源自对母亲真情实感的泪呀:

          十七年贫困相依

          十九载离别牵心

           夕阴朝阳竟两分

          遥对故乡,燃起一炉香

遥对故乡,燃起一炉香

 

一段段烧烬的是香

一缕缕抽紧的是心

啊!妈妈

青烟,可曾架通亲情

青烟,一定架通亲情

那便是儿子的一点心祭!!!

 何光荣因有精神而写诗,也写出了有精神的诗,白雪守护春意,军人奉献幸福的保家卫国精神。其精神又在“战士心”、“自然心”、“亲情心”中得以必然的慰籍。这其实就是水平的体现。

                    

电话:138842166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04月02日
后一篇:2023年04月1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