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检查背单词,情况都不乐观…有办法破吗?(凌应强)

分类: 他山之石 |
凌哥,您好!我在乡下教学,学生基础偏差。现教五年级,背单词对他们来说是极大难事,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发音拼写单词,每每检查背单词情况都不乐观…
有办法破吗?
您好!
你的提问包括两个方面,凌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单词不是背出来的
受到教师自己学习方法的影响,或者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某些“啥啥背单词”的软件,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单词是需要背诵的。
书面单词在头脑中的完整构成,包括“词音、词形、词义”,成功的学习者还掌握词汇的语用功能。
词义的记忆,并非像大部分人以为的那样,是通过背诵单词来掌握的。当然,的确有一些记忆力超强的学习者,能通过背诵词汇表记住单词。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多。
不信,我们来做个实验,请背诵下列单词表。
htepm(北极狼)
mstpn(南极熊)
ksrtsfn(非洲鼠)
jwyptz(亚洲豚)
pqnrstv(太空虎)
pqnhgubtlr(美洲翎雀)
你会发现,读不出单词会严重影响你记忆单词的含义。
很多背不出单词的孩子,也是如同刚才的你,连单词的发音或拼写都是没有掌握的。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单词的发音或者拼写,是无法记住单词的含义的,正如你学到了若干个类似这样的单词:hsuomtibnf,类似的词。所以,我们觉得发音很简单的单词,在弱生的头脑中可能是没有声音的,关于“音形的记忆”,见今天的第二部分。
下面的“随机”字母对于你来说,可能就容易记住,而对于不知道首字母含义的学习者来说,看到英文字母串回忆词义就很困难。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ILO国际劳工组织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PA国际音标符号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IA中央情报局
凌哥,你上面举的两类单词的例子,也太特殊了吧?现在的问题是,就是那么常规的单词,学生就是背不出啊。
晕!!你就没发现,你还是在使用“背”字么?
上面的极端例子,只是用来说明原理的。
单词真的不是背出来的。在学校教学的环境下,已经有按音拼读、按音书写的能力的前提下,单词的“音形义用”的完整记忆是靠有意义复现记住的,也就是在头脑中内化为被动词汇(passive vocabulary)和主动词汇(active vocabulary)。
什么样的复现是有意义的复现呢?
第一是被动复现,即在有意义的情境中,通过上下文回忆词汇含义。
第二是主动运用词汇,包括在交际中运用,在作业中填词,在作文中主动运用。
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真正被动复现,而是不加注意地“路过”,视而不见。比如在阅读篇章中出现的时候,学生对于陌生或遗忘的单词采取“忽略”的态度,——反正我能作出后面的选择题就可以了。
在主动复现方面,就更加弱了。比如以选词题代替填词题。在语言交流的时候,对目标词汇的要求过低,学生可能运用关键句型操练的时候,早已忘了本单元的词汇,或者趋向于高频率地使用某几个词汇。
更要命的是,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己所使用的词汇过窄,比如上第6单元的时候,绝不会用到第5单元的词汇。(当然,这个“绝不会”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意识问题啦。)
二、教师真的在进行有效、高效的拼写教学吗?
单词的拼写教学中的错误或者不当方法,往往会导致学生“音形结合书写”的能力薄弱,也就是只有极少数部分可以按照发音拼写单词。
请你自己反思一下词汇的“音形教学”,是不是有下面的情况?如果有,请避免:
1.
2.
3.
4.
5.
关于词汇音形义教学的后续讨论(1)
昨天凌哥发布的文章《每每检查背单词,情况都不乐观…有办法破吗?》中,提到教师要避免5种词汇音形教学的行为。
1. 对于生词,先呈现,再跟读,然后再呈现发音方法。跟读多遍之后,再处理发音。
2. 以bottle的发音教学为例, 采用b b b
3. 发音教学,只在Let's spell的环节处理直拼法。其他时候只是让学生跟读单词。
4. 课堂教学中采用音形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学,但是学生在自读的时候采用字母拼读法朗读单词。(凌哥以前提到过,初中毕业到高中的学生,早读的时候,课代表竟然就是这样领读单词的!一问,才知道初中的时候,早读就是这么做的。)
5. 只有按音拼读的活动,没有按音书写的活动。
本来想还写一写教单词的正确打开方式的。可惜,昨天晚上凌哥实在抵挡不了周公大人的盛情,所以就应邀和周大人会晤去啦!
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pia-pia-pia-pia,四个大水浪哗哗哗地朝凌哥涌来!
今天先说第一浪。
【微友1】那到底应该怎样音形教学呢?我就是您说到的需要避免的第一条!可是,不是说“听说读写,听力先行”么?听到了句中的单词,再处理发音,而呈现图片是帮助听的时候理解听力材料意思。
凌哥说:
“听力先行”?凌哥没听说过啊!来,凌哥让您先听一段阿拉伯语,您倒是跟凌哥说说看,是啥意思啊!http://s8/mw690/007n6WkLzy7pDhnCnY347&690
(没有录音,您就假装是听到的吧)
不过也别急,凌哥只是跟你咬文嚼字地杠上了。“听力先行”,是精简到极致的说法,真正的含义是:学习外语时,需要先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通过听觉来理解语言含义。这是模仿母语习得的一种语言认知方式。
凌哥听到的说法是“听说领先”。和“听力先行”不一样的是,“听说领先”强调了学习者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倾听者,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
貌似凌哥扯远了。回归啦!
您提到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啊,可以依然先让学生“听说领先”的!
比如PEP三上U5 Let's eat的52页,有个生词cake。
怎么处理呢?
http://s6/mw690/007n6WkLzy7pDhqgbaZ15&690
方法1:用教鞭指点蛋糕,说Look at this. It's (教师不读出来,呈现单词cake)。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读。
方法2:准备好配图的单词卡(cake, fish, rice),贴在“餐厅”的墙上。Sarah只要“水”?是不是有点奇怪啊!拓展一下她的对话:And I'd like some _____, too.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食物图片来填空表演。这个环节中,墙上还可以贴上A部分的食物配图单词,起到复现词汇的作用。同时,学生先使用已经学过的食物补全对话,可以减少心理压力。
方法3:给Wu
Yifan配上对话气泡:I have cake/mate.
让学生听音选择。这个方式适合语音能力比较弱的学生。
您会发现,尽管在这三个方法中,学生都没有“听到”这个单词的音,但是却已经理解了这个单词的含义。
总之,单词的发音的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学生尝试在先,教师纠音在后。学生粗读,教师精细化。
关于词汇音形义教学的后续讨论(2)
今天说说第二浪。
【微友2】那该采取“先发音,根据音一个一个字母逐步呈现单词”吗?还有你说的应该避免“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发音教读,是指应“选取元音教读”吗?还是有其他方法吗?
【凌哥说】
字母拼读法,比如拼读单词“A-P-P-L-E apple”,是需要能避免就避免的教学单词拼写的方法。
只有发音极不符合发音规律的单词或者字母组合,才建议采用字母拼读法强化。比如picture中的ture的发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成规律,经常诵读诵读“T-U-R-E ture”,学生会得到机械强化。
所以,您提到的“先发音,根据音一个一个字母逐步呈现单词”,不是可取的方法。
“先选取元音教读”,是一条很好的原则。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要分年级和学生的水平而定。比如,如果学生已经牢固掌握了o的重读闭音节的读法,那么bottle中的bot部分,根本不用从元音o开始处理,而是让学生直接读出音节bot,就可以了。
关于词汇音形义教学的后续讨论(3)
今天说说第三浪。
【微友3】请问,以bottle为例,对于双音节、多音节单词,如何教学生发音与跟读更好呢?
用 o b-o-t bot bottle,先一个音节的元音,再sound一个音节,再合成该音节,再读出整个单词,这样处理合适吗?对于双音节、多音节单词,总感觉找不到很好的教学发音的方法。拼音文字,以音记形才是正途。但是具体方法还请凌哥指导!谢谢!
凌哥说:
如上文所述,bot让学生直拼就可以了。-tle部分学生比较陌生,可以用ap-ple和noo-dle来引导学生进行p-d-t的辅音替换。
双(多)音节的发音的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毕竟他们才是小学生呢。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符合发音规则的重读音节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读,而弱读音节部分,可以跟读教师。这样长时间训练后,会对学生形成无形的影响,他们还能形成对“重读音节”的辨别能力。
另外,有一位微友留言说:他们不会读吧?怎么可以不先教cake呢?
凌哥在上次的文章中介绍了一种教生词的方法,是“给义不给音”。具体的示例:
http://s5/mw690/007n6WkLzy7pDhCmvZy34&690
教师以Sarah身份,说:Can I have some (举起配图的单词cake,但是不读出来), too, please?通过这种方法,语句结构仍然保持完整,语义也清晰了。——所以,并不是说不教单词cake,而是呈现了单词的“形”和“义”,但是不呈现“音”。
显然,cake的含义已经明确了。那么cake怎么让学生读出来呢?难道只能跟着老师读吗?
可以采用两个方法帮助学生自己将单词cake读出来。
引导发音
学生学过face和name哦!用“辅音替换法”引导发音:name -- nake -- cake, 或者face -- fake -- cake。
尝试发音
尝试发音的前提是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程度尚可(这一点,凌哥曾经提到:可以从汉语拼音进行迁移)。
您有没有想过,like在汉语拼音中是“立刻(li ke)”?而cake在汉语拼音中是“擦客(ca ke)”。仅仅从音的拼合来说,学生将cake读成“擦客”,也是在尝试音的拼读,是探索知识的过程。
凌哥重申这个原则:学生尝试在先,教师纠音在后。学生粗读,教师精细化。
让学生先尝试,是培养其学习能力。而让学生跟读,是接受式学习。在接受式学习的模式下,只有悟性高的学生才会较早地发现音形规律。
凌哥当时读初中的时候,英语老师并没有教学和强化发音规则。尽管学了音标,但是在新的一课中教单词的时候,老师和课代表都是让学生跟读单词,课代表还采用字母拼读法领读单词。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单词“pronunciation”,凌哥再也记不住了,于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这个单词可以拆分成pro-nun-ci-a-tion。多么惨痛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