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IP剧的改编发展——以《庆余年》的改编为例

(2021-01-07 16:44:38)

摘要:在这个互联网高度普及,网络文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泛娱乐化成为了当前这个消费社会的大背景,当下影视产业生存的社会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此,IP剧快速兴起并不断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IP剧的改编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漏,很多被改编的IP剧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但IP剧的改编也在一路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花千骨》,《延禧攻略》,再到去年大火的《庆余年》,都呈现出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将以《庆余年》为例,讲述IP剧近年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IP剧,影视改编,《庆余年》

一、 何为IP剧,以及IP剧兴起的原因和现状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称,译为“知识产权”,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可能是形象、故事、作品,甚至可能是一种文化。但更多情况下,是指适合二次以及二次以上改编开发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游戏以及动漫作品等。IP剧,主要是指在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泛娱乐化现象更是层出不穷,IP剧的改编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在如此的商业化大潮背景下,优质网络文学IP以巨大的商业价值促使各大型互联网企业将其视为内容领域的战略重点,网络文学产业进行了大量整合,由网络文学IP改编,并且被搬上屏幕的电视剧更是数不胜数,网络文学IP改编得到飞速发展。“IP剧”在国产电视行业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浪潮,在国产剧中独占鳌头。

二、 IP剧的改编的发展——电视剧《庆余年》的改编的案例分析

(一)电视剧《庆余年》的改编简述

电视剧《庆余年》第一季于2019年11月26日上映。这部剧一上映,就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得到了纷纷好评,同时也掀起了影视界的一大浪潮。很多观众也是坐等第二季和第三季地上映,由于第一季的满意,对第二季和第三季更是期望满满。

电视剧《庆余年》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庆余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叫范闲的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一个拥有现代记忆的年轻人范闲穿越到古代,成为了庆帝的 私生子,从一出生就被追杀,之后他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杀了庆帝,为母亲叶轻眉报仇的故事。在庆国几十年起伏的画卷里,三代风云人物起起落落、轮转更替。两条线索,范闲的成长、叶轻眉的一生贯穿着整部小说,一明一暗,把几十年的庆国风雨尽揽其中。而《庆余年》电视剧则讲述了某大学文学史专业的学生张庆熟读古典名著,但他用现代观念剖析古代文学史的论文命题不被叶教授所认可。为了让叶教授成为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张庆决定通过写小说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在他的小说中,身世神秘的少年——范闲,自小跟随奶奶生活在海边小城澹州,随着一位老师的突然造访,他看似平静的生活开始直面重重的危机与考验。在神秘老师和一位蒙眼守护者的指点下,范闲熟识药性药理,修炼霸道真气并精进武艺,而后接连化解了诸多危局。因对身世之谜的好奇,范闲离开澹州,前赴京都。在京都,范闲饱尝人间冷暖并坚守对正义、良善的坚持,书写了自己的光彩的人生传奇。

(二)电视剧《庆余年》改编成功的原因——“忠实于原著”加上创造性

1、忠实于原著

“忠实于原著”,不是指面面俱到,注意对应,而是指忠实于原著的精神,是对原著充分的理解和领悟,并从中去把握作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技巧。IP剧《庆余年》的改编便坚持了这样的一个原则,无论是从主题思想,还是从人物塑造上,都坚持尊重原创。首先,从人物塑造上来说,比如范思辙这一亮点人物,与小说原著如出一辙,甚至更加可爱,还有长公主这一人物设定,面容青春,看起来与林婉儿年龄相仿甚至眉眼更动人,确实是原著所写。而剧中长公主“疯”的性格,与原著里也算相近。当然,最主角的人物范闲,他的人物设定更是依据原著,不作更改。林婉儿、范若若、叶灵儿、司理理、海棠朵朵,几位女性角色,都与原著十分接近,毫无违和之感。从立意和主题来说,小说主要是写了叶轻眉的价值观,写了人类的成长与老去,写了理想与现实,也写了世人最深的情感纠葛。当然,由于现在只上映了第一季,所以我们在此不好作判断。但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张铂雷表示,《庆余年》的成功离不开编剧王倦的努力,尊重原著、把握IP核心精神是其改编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说:“《庆余年》编剧对原作有非常深的理解和合理创新的呈现,对原作核心的重视度,在人物角度,角色角度,吸引非网文受众,和观众产生共情。”

2、创造性

所谓的“忠实”是“以创造性方式打破原格局最隐蔽最内在的形式”,因为改编毕竟是从文字描述到视觉形象的电影化过程。电影人要探索与文学对等的表现形式,需要电影人对整个结构重新构思,只有这样,改编后的电影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再现原著精髓”。从最开始的情节设定,到后来的情节增减,还有审美结构等方面,电视剧《庆余年》都对小说作了一定的改变。这是不可避免的。巴赞曾说:“小说自然有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它的原材料是语言,而不是影像。它仿佛是对离群独处的读者喁喁私语,这种感染力与影片对聚集在漆黑放映厅中的观众产生的感染力是不同的。”比如藤梓荆的人物、剧情的改编,实际上是站在电视剧的艺术技巧的角度上去改编的,由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藤梓荆这一小人物在13离世,是电视剧的一大改变。范闲的人物性格建立起来后,藤梓荆这个原著里的“普通角色”也要死掉了。除了塑造主角外,角色还要通过死亡的剧情,完成其它更重要的任务:点明立意、推动新剧情。

三、 IP剧的发展总结

当然,电视剧《庆余年》的改编无疑是IP剧改编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其进步的巨大体现。但IP剧的进步空间仍然很大,无论是从商业角度,文学角度,还是从影视剧改编的角度,进步空间仍然很大,许多缺漏之处仍然值得我们反思。但是无论如何,在改编过程中,坚持“忠实于原著”以及加上创造性的原则,我们始终相信IP剧会更上一层楼,走向更好的发展未来。

四、 参考文献

1、 影视文学教程

2、浅析IP改编电视剧的发展现状《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8期

3、《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