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文靖名师工作室
肖文靖名师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1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2021-07-30 20:34:48)
标签:

教研、思考

分类: 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谢佳

    [摘要]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是有历史背景、教学背景和课改背景的。它的研究,是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背景;意义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以课程化的形态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它成为当今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趋势。开展书阅读教学的研究,符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时代要求。归纳起来,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背景和意义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背景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思维拓展、素质培养、身心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典籍教育就能反映整本书阅读重要性。早在《论语》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孔子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这大概是关于读整本书最原始的记录了。古人主要读的书有“四书”“五经”、各种蒙学读物,还有经典的古文选读,其间已经有很明显的整本书阅读的影子。朱熹还专门写过《读<</font>论语><</font>孟子>法》、《朱子读书法》这种专门指导读整本书的文章。至近现代,语文学习中读整本书仍然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明确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观点。

(二)教学背景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并没有落到实处。因为受到考试制度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更多时候只把国家规定的教材文本作为教授学生阅读的重点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侧重阅读的量,而不是质的问题。“整本书阅读”作为课余作业或者寒暑假任务的形式出现居多。包括粤教版教材中的要求,也是将经典书籍阅读作为“课外活动链接”的形式出现。这样就会导致整本书阅读流于形式,教师对学生读整本书的情况进展缺少跟踪,问题疑惑缺乏深入地指导,以及自我思索不足等问题;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也存在缺失。对于学生而言,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学生更多注重课本内应考的重难点,为了提高“分数”,他们更多的是功利性的阅读,不会自觉地读“整本书”。

(三)课改背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了新的要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必修课程七项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项,并且指出本任务群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并在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其宗旨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阐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方法和内容。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整本书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

(一)理论意义

    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璀璨文化的珍贵遗产。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穿越时空,放射出属于它的光芒,引领我们不断前进。惟有整本整本的读经典名著,才能完整品出属于它的茶香。恰逢新高考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也有了更新的要求。课程结构必修课程7个、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选修课程9个当中,都有“整本书阅读与探讨”。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它还在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意图通过这些著作,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二)实践意义

1. 落实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中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传统教学思维长期的影响下,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用传统课文的教学观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设计和组织,陷于课时主义正答主义之中,重视知识传递的效率而忽视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不少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有的还处于懵懂状态,缺少指导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其实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应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不是配角,更不是看客,应该在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活动设计者。

3.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整本书的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精髓,而且还能让学生总结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在了解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背景和意义后,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节课就能产生高效果的,需要我们教师长时间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 《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 叶圣陶

[2] 《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倪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