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学科首席的发言

(2024-11-13 17:59:44)

历史学科发言

一、梯子和台阶很重要。

现在的课堂给学生有形的东西太少,科学的东西太少,知识立意太多,素养立意太少。从教材和备课的角度来看教材背后的逻辑,学科教材体系需要老师先研读出来教材是知识素养和思维的载体课文主题与子目之间的关系教材都是按照背景、过程、结果、影响的历史表述来阐述历史,每个段落之间都有主旨句、关键词它从更细微的角度,告诉学生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这些都是可以提升素养的。用教材教这句话的认识要得当,理解教材背后的逻辑,不要被教材的知识所困扰,教材课文就像数学科目的例题一样,也是可以培养能力的打破教材,但是并不能轻视教材。在备课的时候要在教材上下功夫,配合教参形成自己的认知,有时候通过下载课件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拿来主义对于教师个人基本功的培养是不利的。就像达芬奇画蛋一样,没有基本功画不出艺术庙堂里的鸿篇巨作的,先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静下心来读教材读课文需要时间,需要独立思考,正是这种对教材的个性化解释,可能就是给学生学习的“梯子”。

教学过程是一个陪伴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是示范过程探究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过程。思维方法、学科素养教学的核心,学生学习重知识、轻思维甚至将老师导的思维和方法也变成了知识所以学生往往是表面上知道了,就题论题好像是会了,很多人就是“依样画葫芦”,记住了,但是背后的逻辑未必理解,推导过程和工具都没有掌握,所以,能力和思维是没有培养的。老师先要将教材背后的逻辑挖掘出来,然后,通过授课展示出来讲本身也没有问题,因为那是一种示范,但是示范之后要留给学生思考反思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复盘和对比,让学生明确知识上的错误,思维上的偏差,掌握思维推导的过程,这样的讲是可以的,如果加上学生展示和训练,那就更好了。探究学习也是需要的老师要提供材料,设计问题,搭好梯子,为学生思考探讨做好设计通过活动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素养,老师的设计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二、做一件深刻的事不容易,平台很重要。

老师要起到引领作用,就需要对教材和题目有深入的思考透彻的理解,科学的课堂设计。这本身就是不容易的过程,对老师的精力是一种很大的消耗一位爱研究的老师,可能在在学生的管理上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年轻教师,他的的教学成绩未必一下子很好,长远发展看却会是很好,当然,也需要对这样的老师进行善意提醒, 也需要管理层面,将老师的学养态度、学科研究纳入其中,给年轻老师和研究型教师机会和平台

现在的学生学习状态堪忧,学习时间长,学习强度大,学习进度紧 节奏很快,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惯性来学习很少能做到深入思考,更不用说改变。老师要在授课技巧上,一节课处理一个深刻问题就好,但是要保证深刻一次,要巩固住效果。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巩固的时间。

现在有的时候让人一种感觉, 老师有知识不如情商高,有深度不说抓的紧。师生关系和情感激励,学习时间和注意力都是学习的基本要素,还能适当体现因材施教,也抓住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环节。但是这种教学本质是粗放性,不是深刻的科研性教学,是在变相的抢占学生的时间和注意力一个班级有两个这样的老师还是可以的,如果都这样的话学生的时间主动性将最终被老师所撕裂,无法做深刻学习。老师能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将是一个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三、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

首先是通过新材料归纳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是划线、找角和准确表达;其次是要具备一定的必备知识,最基本的就是时序性问题,历史发展的顺序要明了,掌握重大事件,总结阶段特征,然后才能够迁移运再次就是历史解释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角度,探究的逻辑,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答题格式。学生对答题格式搬硬套,其实,格式和内在的逻辑是一致的生搬硬套就说明对问题的理解还不够,历史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历史认知,甚至有了自己的历史观,那自然就学到了一定的水平。最后是规范表达。表达及思维,向课本学习,向答案学习通过口头或者文字的表达,才能将一个学生的的思维外化,条理了自然是理解,所谓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就是没有真正的思考明白。 同时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加工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通过表达外化老师可以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这可能是实现思维能力提升的最重要的手段波特纳说经验+反思+成长,所有人的成长或许都是如此,所以说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他人的讲解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思考和训练的产物,不是讲解的产物。

   鲁昭公到晋国去参加外交活动为时非常讲究礼节,得到诸多晋国大夫的赞赏,被誉为鲁国不愧是周公之国礼仪之邦,但是有一位晋国大夫叔齐却说,鲁昭公是有节而无莉,看看鲁国国内三桓控制政权,君不像君臣不像臣,讲表面的这些仪式又有什么意义呢?做表面形式易,深入本质难。


2024.11.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