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成长,才能成就自我——萨提亚的五种自由(下)
| 分类: 萨提亚的五种自由 |
http://pan.xici.com/group4/M03/47/F8/rBABplvo3ByEUEh4AAAAAJyx7z4735.png/1010
萨提亚的五种自由理论,应用在自己身上,可以减轻生命的负重,随性而为,追逐本心;应用在子女的教育上,则是减少成长的约束,放养孩子,放飞未来。
这五种自由应该怎样理解,怎样应用呢?我们一一来看。
简单的视角
——自由地去看和听眼前的一切,而不是那些应该、过去或是将要存在的。
我们常说的“着眼眼前”、“活在当下”,不正是这个意思?随着每个人的成长,知识、经验积累越来越多,看待事物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加上一层滤镜,也就是应该、过去、将来的滤镜,导致对原本应有的感知产生了偏差。
其实,孩子的视角,往往都是直接而简单的,家长要做的,是不要给孩子“戴上眼镜”,产生人为的干扰。
——自由地去表达你的所感所想,而不是那些你应该感和想的。
很多时候,成年人对于心理的表达,都容易陷入既定的“套路”,比如平时偶遇朋友之后的“一番寒暄”,可能说了半个小时,却没有真正了解到对方的情况、想法。
教育孩子真挚的表达,就是让孩子尽量减少“套路”的回答,或者“应该”的回答,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直接说出对别人的感谢,或者赞美,或者不喜欢。
http://pan.xici.com/group5/M03/4B/2E/rBABqFvo3GiEBc-bAAAAAAEzHZc011.png/1010
独立的思考
——自由地去感受你所感受到的,而不是感受那些你应该感受的。
这种“应该”,大多出现在讲完故事之后、读完文章之后。家长会有意无意的告诉孩子,成年人的感受,或者说“应该”有的感受,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感受。
更有甚者,是在上学以后,语文课中的某些阅读理解、读后感,会有“标准答案”一样的指导,要求孩子按照应有的思路来感受、理解、思考。这些,都大大限制了孩子独有的所感、所想。
作为家长,可以从孩子小时候,就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感受事物、理解故事。除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过于引导甚至要求。
http://pan.xici.com/group5/M03/4B/33/rBABqVvo3HeEY3WJAAAAAG34-U8825.png/1010
追求的信心
——自由地去要求你想要的,而不是永远等待许可。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经常性的“不准”或者“应该”,都是对孩子的限制。长久以后,很多情况下,孩子可能因为胆怯、害怕被“不准”,而不敢去申请做什么。
这种心理,在孩子长大以后,仍然可能存在——不敢主动申请,总在等待家长或者他人的默许、暗示。这会导致错失各种各样的机会,不管是学习中还是工作中,还是生活、爱情。
教育孩子有追求的信心,就不要过多的否定、禁止孩子的要求,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要求,让别人知道,自己才有机会。
http://pan.xici.com/group5/M03/4B/2E/rBABqFvo3JGEIQFGAAAAAEYpncQ188.png/1010
探索的勇气
——自由地为了自己去冒险,而不是选择安全和谨慎。
家长们肯定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害怕孩子受伤,而不准孩子做任何有危险的事情。即使潜在的危险并不大,家长也舍不得,并且可能“添油加醋”的告诫孩子。
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会行程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去冒险。学生时期的确是个好学生,但这种追求稳健的想法,肯定会限制事业上的发展。
http://pan.xici.com/group5/M03/4B/2E/rBABqFvo3KuEfsFvAAAAAMTeSgU537.png/1010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要孩子的做法,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去做。而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怎么做好保障、怎么减少意外、怎么应对危险。
仔细来想一下,这套五个自由的理论,是不是对家长们自己也有很大帮助?所以仍然建议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先把理论用在自己身上,同时以自己的感受来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不仅会非常喜欢,还会非常感谢爸妈对自己的理解哦。
http://pan.xici.com/group5/M03/4B/2E/rBABqFvo3LyEGyVcAAAAAGZLaMo907.png/101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