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2020-03-29 19:37:01)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鄠邑区太平学校     郭静

    运算能力是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一个新增的核心概念,关于运算能力课程标准上是这样描述的:运算能力主要是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必备的能力之一,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运算又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中,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对后续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然而学生谈计算色变,怕计算、计算能力差却又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造成学生运算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又有哪些方法和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呢?

一、影响学生运算能力提升的因素

1、学生对待运算的态度

刚开始学习运算,看到老师讲解例题,示范书写过程,有的学生会不屑一顾,觉得很简单,但真的动笔写的时候又错误百出,不是这出错就是那出错,可能学生此时并未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只是将原因归结于粗心马虎上,实际上运算真的不存在粗心,所有的错误都应归结于不熟练,一加一等于二不会有人算错吧。

2、有的学生比较浮躁,静不下心来计算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耐不下性子一步一步计算,总想着赶紧结束战斗,在运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跳步现象,跳步现象应该是学生熟练掌握某种技能的标志,但由于学生懒得计算和存在眼高手低、盲目自信的现象从而跳步,导致一跳就错的现象,孰不知以后的笨都是由长期的懒堆积起来的,一步一步的按步骤计算,既可以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逐步深化算理,而且可以提高运算速度、提高熟练度,这时再跳步可以达到简化过程的目的,实际上也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体现。

3、授课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量的练习,忽视了本质的教学

老师们都很清楚运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出于想让每个学生计算过关的目的,他们可能会找来很多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以期达到熟能生巧,万变不离其宗,定势思维的目的,但这样往往会忽视运算的本质,这样学生只会照搬公式、套公式,稍有变化,学生在大脑中找不到对应的信号,就会束手无策。

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及时肯定,激发兴趣

运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愿意接受,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才会使他掌握的更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从简单计算开始,从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一种新运算时,讲清楚来龙和去脉,让学生清楚知道学习这个知识和前面知识、后面知识有什么联系,这样学生学习知识才会融会贯通。

2、合理选取习题,做好示范演示

课堂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场所,老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对于学生是否规范书写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板书示范时要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哪些地方,一步一步写不跳步,每一步说清依据。学生都掌握后,再出示变形题和对能力要求高一点的题目,同样板书不跳步,每一步说明依据,注重方法引导、对比、迁移,关键点、易错点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起到警示作用,再让学生练习同类型的习题,如此一步步地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当学生一次次做对的时候,他对自己就是一种肯定的态度,就会从内心接受运算,慢慢的会形成良性循环。

3、整理错题,逐个消灭

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及时记录出错的题目,用红笔分析错因,并写下改正过程。隔段时间把错题本的习题重新做一遍,对于能够做对的题目,可以从错题本中删除,这是一个错题本从厚到薄的过程。看着错题本上一个个被删去的错题,我想每个学生心里都是无比欣喜的吧,就好比我们把自己身上的缺点一个个去除,那么我们会越来越优秀,随着错题本上错题一天天的减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会一天天的提高。

4、及时反思,及时整理

作为教师,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进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为了避免学生走更多的弯路,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整理学生课堂上、作业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并及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及时纠正,并将这些典型错误及时记录下来,反思并记录消除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基础不同,所以要想找到一种方法和途径,让所有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相同程度的提高,显然是不现实的,但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全力让每个孩子获得一定的进步,获得一定的发展,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这条路上,我会继续不断地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