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记事的记叙文
(2024-01-14 14:33: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论文 |
怎样写记事的记叙文
——以《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
谢惠茵
一、写什么事?
1.写生活中那些打动(或触动)你的人和事。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的、有真切感受的事。
二、题目
1.以人为题:《植树的牧羊人》
2.以事为题:《散步》
3.以中心为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结构(框架)
1.议论(看法)+事+议论、抒情 (感受、心情)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结尾:议论,抒情)
2.事+议论(事情对我的影响)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议论事情对我的影响:我从中学到了应对困境的方法。)
四、开头: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五、结尾:表达感受,抒发情感,点明中心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散步》)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植树的牧羊人》)
六、中间(主体部分)
1.注意叙事的顺序:时间顺序
例1:《植树的牧羊人》
第2段:那是在1913年……
第12段: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第18段: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
第19段: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牧羊人……
标示事情的发展,使叙事有条理。
例2:《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1段: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第8段:不知何时……
第10段:几分钟后……
第17段: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第18段:暮色中……
标示事情的发展,使叙事有条理。
2.
以《散步》为例——
3.重点写经过,把经过写详细。
七、怎样把事情写详细、生动?
1.想清楚才能写清楚
想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或轮廓):起因,经过,结果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若将这几段改成:
我听说有一种叫“怪哉”的虫,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就问老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老师很生气,把我一骂。
要想得细,想清楚细节
例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若将本段改成: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我就在雪地里捕鸟,虽然捕得不多,但是我很开心。
例2: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植树的牧羊人》)
想清楚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若将本段改成:
那天,母亲又来我房间,叫我去看菊花,我答应了她,她很高兴,然后就出去了。
2.人物的对话必不可少(包括说话的语气、口吻、音量等)
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3.全身心投入地去写,动情地写
4.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
例1:《散步》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例3:《走一步,再走一步》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例4:《植树的牧羊人》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八、关于分段
1.不能只分三段
2.分段不宜过多
【学生佳作】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人散步的温馨与幸福,相信你家里一定也有许多幸福的事吧,请以“说说我家的幸福事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条理清晰,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说说我家的幸福事儿
708
读了《散步》一文,我的思绪被拉回到那个除夕夜……
我和我的妈妈,我的哥哥一起,围在桌边包饺子。妈妈同我们兄妹说:“我这次没买饺子,我就发了些面团,馅料已经拌好了。”妈妈拿出两个圆柱形玻璃罐,说:“我们先做些面皮吧,我挤面团,小宝把面团压成面皮,大宝就把面皮用灌口压个圆形饺子皮出来,压好饺子皮后,在饺子皮上撒些面粉,别粘在一起了。”我和哥哥对视一眼,异口同声说了句:“遵命!”
我们三个配合得很好,妈妈搓好给我,我压好给哥哥,哥哥压好放一边。我们三人如流水线的工人一般,重复着这些动作,没一会就做好了三大堆。面团全做完了,我们也要正式开包了。
妈妈接了一碗水来,让我们在包时,饺子皮边缘沾一圈水,再挖一勺馅料,包起来。我眨巴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沾水?多麻烦!”妈妈耐心地回答我:“因为沾水后粘性更好,饺子合上就会很容易。”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们三个都在认真地包着,忽然哥哥的手机弹出一条消息,哥哥便一直在回信息,一条又一条,直到妈妈说了一句:“包多少吃多少!那位手里抱着手机的是打算只吃四个吗?”哥哥听见这句话,一下子回过神来,丢下手机,大叫道:“剩下的皮都是我的,谁都别跟我抢。”我和妈妈都哈哈大笑。
最后包完了,哥哥看见我和妈妈的饺子笑了出来。我双手叉腰,气呼呼地问:“笑什么?有啥好笑的?”哥哥还在笑,他边笑边说:“一个买家秀,一个卖家秀,笑死我了!哈哈哈!”我自然知道哥哥在嘲讽我包得丑。虽然气,但也不得不承认,妈妈的像大胖小子挺圆肚,我的像歪瓜裂枣开大会,不忍直视。
不过之后在吃饺子时,大家吃到自己包的饺子,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怎样写记事的记叙文
一、写什么事?
1.写生活中那些打动(或触动)你的人和事。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的、有真切感受的事。
二、题目
1.以人为题:《植树的牧羊人》
2.以事为题:《散步》
3.以中心为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结构(框架)
1.议论(看法)+事+议论、抒情 (感受、心情):《植树的牧羊人》
2.事+议论(事情对我的影响):《走一步,再走一步》
四、开头: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五、结尾:表达感受,抒发情感,点明中心
六、中间(主体部分)
1.注意叙事的顺序:时间顺序
2.交代清楚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重点写经过,把经过写详细。
七、怎样把事情写详细、生动?
1.想清楚才能写清楚
想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或轮廓):起因,经过,结果
要想得细,想清楚细节
想清楚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2.人物的对话必不可少(包括说话的语气、口吻、音量等)
3.全身心投入地去写,动情地写
4.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
八、关于分段
1.不能只分三段
2.分段不宜过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