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2019-06-11 14:26:20)分类: 教学设计 |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谢惠茵
(2019年2月27日)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书求知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2. 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3. 理解本文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4. 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他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2. 师生交流
师:最美的时光——书桌前,台灯下。
3. 过渡:下面我们去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
二、阅读感知
1. 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每句话:作者说的话对吗?是这样的吗?勾画出你不明白的句子。
2. 疑难点拨。
三、领会主旨
1. 根据题目判断本文的文体。
议论文:阐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
因为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读书人所独有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4. 从全文看,读书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因为读书人拥有浩瀚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2) 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3)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理清文章思路
1. 阅读每一段,找出中心句,划分段落。
提示:中心句一般位于段首,且与中心论点有关。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3.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二部分(2-4):从两方面来论述“读书人是幸福人。”
分论点一:读书加惠于人知识的增广。
分论点二:读书加惠于人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二、重点段研读
(一)研读第三段
1.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 作者是如何论述分论点的?
第1句:中心句,提出分论点——读书加惠于人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2句:概括地论述人们从读书中学做人。
第3句:用一连串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论证(举例论证)。
第4句:作结,一个读书人不仅拥有别人的生命体验,而且从中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3. 为第3句加上标点。
(1)分号是用在复杂的句子里并列的小句子中间的标点符号。有人认为这段文字中的分号可以改为逗号,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课后练习二第3小题)
不同意。因为分号前后是并列的两层意思。从内容而言,分号前写的是人们从书中学得的精神,分号后的两句写的是诗句的内涵与情感。从句式来看,分号前是一种句式,分号后是另一种句式。
(2)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二)研读第四段
1. 这段话共几句?给每句话标上序号。
2. 划分层次
中心句——与书结缘,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
读书要读品质优良的书。
概括论述,与书结缘,向往崇高。
引用名言(道理论证),论证优秀的书籍的教育、感化功能,读书使人崇高。
3. 学习第8句,并补充有关读书的名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