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
(2019-06-11 10:05:30)分类: 教学设计 |
《雨霖铃》教学设计
谢惠茵
(2019-05-17)
教学目标
1.理解词意,体会词人宦途的失意及与恋人离别的愁苦。
2.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3.背诵默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牌名与作者(参看课文注释)
二、初步感知词意
1.朗读词,读准字音
2.利用注释,结合“课文导读”,初步了解词意
三、赏析词
(一)赏析词的思想内容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首词写的是与恋人的离别。此时词人因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故而与恋人惜别。
“寒蝉”,点明离别的季节是在秋初(因为晚秋已无蝉鸣)。“凄切”,寒蝉的叫声给人一种凄凄切切之感,衬托出离别的凄凉伤感。“对长亭晚”,傍晚时分,在长亭外送别。“长亭”,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骤雨初歇”,点明送别的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这些景物描写,字字写景而字字含请,准确地将与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2.“都门帐饮无绪。”
“都”,指北宋都成汴京,汴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是北宋都成,杭州是南宋都城)。“门”,指城门。“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无绪”,没有心情(柳永因作词忤逆仁宗,因而不得意,于是流连坊曲,为歌妓作词)。
3.“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正在依依惜别之时,船家频频催促:走啦,走啦,开船了!于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对情人,紧握双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同桌之间表演此句)。
同学们,你有过这种无语凝噎的时候吗?一个人要伤心到怎样的地步,才会“无语凝噎”!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问一句:既然分别让两人如此痛苦,“柳郎,不能不走吗?”同学们,你觉得词人能不能不走?不能!在古代,仕途几乎是一个有志男儿唯一的出路。一个男人不能没有事业,事业给男人活着的分量。作为一个女人,她如果真心爱一个男人,就不能拖后腿。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去”,即越走越远。想到这次去南方,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雾沉沉的楚地一望无边。暮霭沉沉,离愁深深,使人想到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一句是别后思念的预想,是虚写。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凉的清秋时节,叫人情何以堪!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时分,我身在何处呢?只怕是在杨柳岸边,吹着凄凉的晨风,眼望黎明时天边的一弯残月,身边再也没有你。
这句写词人酒醒之后漂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景语即情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成为名句。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经年”,一年又一年。“良辰”,好天气。“好景”,好风景。这一去,年复一年,即便是遇上良辰好景,过得花红柳绿,但没有你,也形同虚设。对你,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去和谁说呢?(相信,你也一样吧!)
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更显强烈。
(二)赏析词的艺术风格
1.词的上片、下片分别写什么内容?
上片:写离别的场面。(实写,虚写)
下片:写离别后的情景。(虚写)
2.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抒发了词人仕途失意及与恋人离别的愁苦。
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恋人难以割舍的感情。
用景写情,情景交融。
3.词的艺术风格——婉约词
婉约词与豪放词
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词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柳永《雨霖铃》是婉约词的典型代表。
豪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不拘音律。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典型代表。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四、有感情地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