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语言能力

(2019-03-24 11:28:55)
分类: 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语言能力

    

摘  要:课堂语言能力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不尽如人意:语言不干净,表达不连贯,语气平淡,缺乏感染力。课堂语言应简洁、流畅、自然、饱含感情且富有变化。语文教师应多读,慢读,精读优秀文学作品,多听听名家经典诵读,看一些语言类和音乐类电视节目等,以此涵养性情,提高课堂语言能力和声音的表现力。

关键词:课堂,语言,情感,多读,精读

引  

拟好论文题目后,百度一下,吓了一大跳,相关论文竟有9万多篇,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写过类似的文章。既然这个题目都被写烂了,那我还有写作的必要吗?我犹豫片刻,决定还是写。著名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诗是做不尽的。……诗是生命的表现。”1]我想,文章也是做不尽的。我只是想用文字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一点教学经验或者说心得表达出来而已。人到中年,不再是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而是出于一种表达的冲动。因此,我也不去看百度里的那些相关论文,怕会干扰自己的思想。我只求忠于自己的心灵,老老实实地、原原本本地表达。

一、课堂语言能力之于语文教师的重要性

俗话说,教师是靠嘴吃饭的。可见,语言能力之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性。是的,对语文教师来说,课堂导入,作者介绍,课文范读和师生对话等,都需要较好的语言能力。否则,无论导语写得多么优美,教学设计得如何精巧,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堂课是否生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能力。放眼身边优秀的语文教师,或是那些优质课大赛参赛选手,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他们的语言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和观课教师。

二、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能力的现状及要求

说实话,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不尽如人意:语言不干净,表达不连贯,语气平淡,缺乏感染力。那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具有哪些要求呢?

首先,课堂语言应简洁。有的教师语言表达重复啰嗦,有的说话带口头禅“啊”“这个”什么的,一堂课下来有几十上百个之多。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就曾和同桌一起数过老师的口头禅,看看老师一节课一共讲了多少个“啊”。可见,有口头禅的教师不在少数。

其次,课堂语言表达要流畅。流畅就是要一气贯通。有的教师语句中停顿过多,造成表达的不流畅。这样,学生上课容易分心,影响了课堂质量。

第三,课堂语言表达要自然。无论是朗读,还是师生对话,都应自然而为,切不可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我曾观看一节全国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课堂实录,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非常造作,给人的感觉根本不是在上课,分明是在作秀。

第四,课堂语言应饱含感情且富有变化。教师的语言表达应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或深情,或优美,或感伤,或激昂,或愤慨,或平静,或亲切,或风趣……。有一次,听一个同事上公开课,他的教学设计不错,但语气比较平淡,几乎没有变化。我对他说:“你是一个比较风趣的人,为什么不把你的风趣也带到课堂上去呢?”

三、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语言能力

1多读,慢读,精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多读,慢读,精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语文教师提高课堂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师提高各种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语言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了情感才美,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饱含感情。为什么有的教师语言平淡乏味?就是因为缺乏感情。为什么没有感情?是因为他的精神干枯,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他们是“精神方面的残废人”。2]有教师曾对我说过:“我不像你,情感那么丰富。”试问,我天生就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吗?当然不是。那么这丰富的情感从何而来?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来。浸润其中,经年累月,不断熏陶。

多读。读书的最大作用,我认为是陶冶性情。尤其是散文,写的大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肺腑之言,感情十分浓郁。读多了,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蒙受感化。近十年,我仔细阅读了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上百本散文集和一些诗集。读书,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改变了我的精神面貌,培育了我的真性情,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及多种语文素养。正因为如此,课堂上,我能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的意境,感动他们的心灵;能以自然、亲切且富有感情的语言和他们平等对话。“日华霞彩映晴川,潋滟波光夺目妍”(毕沅《锦云川》),是语言的“日华霞彩”映照着我课堂的“潋滟波光”,为我的课堂增添了一种绚丽夺目的光芒。我的学生是这样说的——

“我们的语文老师很温和,说话轻柔,但是她上课时却不是这样的,尤其是教我们朗读课文时。她朗读课文时仿佛有一种强大的‘魔力’,让我们一个个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林月华)

“记得刚开学,她就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朗读过去,当她朗读时,我不得不钦佩,因为她完全投入了,非常地有感情。原来我们的朗读实在太差了。她朗读时,手势也跟着舞蹈起来。”(汪敏)

“她那美仑无比的声喉朗诵出的诗篇多么有情义啊!她温柔地缓缓地朗诵着,仿佛让我们走进这样的幻影中去了。”(许欢欢)

学生作文里类似的话还有不少,恕我不能一一引用。引用这些并非为了向大家证明我有多优秀,我只是现身说法,真心地想告诉大家,语文没有捷径,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以及其它各种素养大都得益于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也不是不看书,他们在手机里看一些网络小说,阅读的品味不高,难以涵养性情。

慢读,精读。精读和慢读是分不开的。虽然读书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我不主张什么浏览啊,速读啊,我认为那不是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必定要心到,用心慢慢地倾听大师,慢慢地含英咀华,慢慢地“感”,慢慢地“悟”。在慢中品人生的滋味,品语文的味道,在慢中涵养性情。我读书的速度很慢,我是用朗诵的语气、速度和情感在心里无声诵读的。除慢读以外,我还喜欢圈点勾画,做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认为很对。这圈圈点点,勾勾画画,便是心灵与文字之间的一种感应,或者说是心灵在文字上走过的痕迹。另外,我还有不少摘抄本。之所以摘抄,并非出于什么目的,只是真心喜欢,喜欢那些人生至理,清词丽句,舍不得丢掉。凡是在报纸、试卷或《基础训练》等教辅书上读到的文章,我都做摘抄。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却觉得“书非买不能读也”。自己买的书可以慢慢地读,可以自由地圈点勾画,也无需做摘抄,因为那些好词好句不会丢了呀。

长期地慢读,精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了我良好的语感,使我的课堂语言流畅、优美且富有感情。有些教师看书的速度很快,有的在各种电子书里“暴走”,有的三五天一本书。读书,不比速度,也不单纯地比数量,贵在心有所动,心有所悟,心有所得,心有所悦。

2听听名家经典诵读

.第一次接触名家经典诵读,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室友买了两盘磁带,一盘是中国著名爱情诗选,一盘是外国著名爱情诗选,朗读者是乔榛和丁建华老师,我当时并不知道他们很著名,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磁带。啊,原来朗读可以这么美,我于是也去买了磁带。我认为这两盘磁带对我的课堂语言表达有着直接的影响,或者说是对我声音表现方面的一个启蒙。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喜欢乔榛老师,他在《朗读者》第一季里朗诵了《我愿意是激流》,声音那么美妙动听,真不愧是声音艺术大师!虽然现在网络上各种视频、音频朗读很多,说实话,我大多不喜欢,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不自然,不是真情,因而不是艺术。我建议大家还是用心听听名家经典诵读,多揣摩玩味,以此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能力和声音的表现力。

3看点语言类和音乐类电视节目

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和《歌手》这两个节目真的很不错。《声临其境》里,各位声音大咖的配音令人叹为观止。作为语文教师,这样的节目真的不能不看,看看别人是如何运用和表现声音的。《歌手》,我认为是一档比较高端的音乐类节目,参演的大都是著名歌手,因为有名次之争和淘汰之忧,所以他们个个都使出浑身解数,演唱时全情投入,他们唱的歌称得上是艺术作品。我喜欢看他们演唱时的表情,以此去感受他们情感的律动,琢磨他们是怎么把一个个字词表现得那么优美的。虽然我不识简谱,但这并不影响我欣赏音乐。文艺是相通的,尤其是朗诵和演唱,我认为两者很接近,只不过一个是演读,一个是演唱,它们都是声音的艺术,在表达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一次,我在一个综艺节目里听到著名歌唱家蒋大为谈唱歌技巧:唱歌其实就是说话,你把每一个字咬清楚并延长拖音,就是这么简单。这和我的理解不谋而和,朗诵和唱歌都是说话,都是说真心话,且把这真心话说得好听。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追求自己声音的音乐性:高低,快慢,顿挫和情感。有一次,我去外校上课,下课后我刚走下讲台,一位听课教师朝我走来,对我说:“谢老师,你的声音真好听。”我的声音很好听?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呀。我不相信,回来后我在班上问了学生这个问题,没想到全班同学几乎不约而同地点头。我想,并非是我的音色好,而是因为我的声音富有感情和音乐性。

除以上三点外,语文教师最好还要旅行、看电影和话剧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游目骋怀,积淀情感。看电影也是一种旅行,可以去许多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例如3D电影《大唐玄奘》,随着电影,一路西行,风光无限:大漠,月牙泉,孔雀河,恒河……。这个电影我去电影院看了两次,第一次是和女儿一起看,第二次是独自去看,一个人再慢慢地欣赏西域风光,再次感受玄奘带给我的心灵的力量:“一个人的影子无法布满大地,有些声音却可以传得很远很远……”。走出电影院,我真的觉得我走得更昂扬,步伐迈得更坚定。在一次教研活动上,我听合肥市一位教研员说:“语文教师怎么能不看电影?”从那以后,我开始走进影院,自觉受益良多。听说话剧《如梦之梦》很火,可惜我生活的小城没有这样高端的文化盛宴。假期在市里居住,我和女儿常去的地方便是电影院,老街,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以及城市展示馆,在那里看过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和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在安庆师大参加国培时,我独自去再芬公馆看纯正的黄梅戏,参演的都是国家一级演员,舞美效果也很好,真真享受。遗憾的是去苏州旅行时,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去听评弹和昆曲。语文教师呈现在课堂上的是语言是声音,但这背后的修行却是多方面的、无止境的,我们应该自觉接受文艺的熏陶。朱光潜说:“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3]。我想,语文教师也是如此。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只读教参,只读教学类书籍而疏于文艺,那么他的课堂必少了一种灵动。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就应该是艺术家,除了追求教学设计的艺术匠心外,更应该修炼语言和声音的艺术,毕竟所有的教学设计和内容都得通过语言和声音来表现。我们应该追求课堂语言的生动优美和声音的音乐性,用我们的语言和声音去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东方出版中心20167月第1版,第73页。

[2]朱光潜:《谈文学》,东方出版中心20167月第1版,5页。

[3]朱光潜:《谈美》,东方出版中心20167月第1版,第96页。                                                                                                                                                                                                                                                                                                                                                                                                               2018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致女儿的信
后一篇:生活欺骗了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