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教学设计
(2019-03-23 21:10:11)| 分类: 教学设计 |
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
《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教学设计
谢惠茵
2019年3月21日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同学们把课题读一下。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没有?(题目引入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个题目如果改成“一堂语文课”,就非常普通,难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尽可能地把题目拟好。
根据题目,猜猜课文的内容。
2.
仔细阅读课文,圈点勾画,作批注。
谈谈初读感受。
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
1.
情人节这天,学生的课桌上摆放着红玫瑰,教师因势利导,讲述红玫瑰的传说和情人节的来历,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
时间:情人节
地点:教室
人物:老师和学生
事情的起因: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给教师出了一个教育难题。
经过:教师娓娓动听地讲述红玫瑰与情人节的来历。
结果:教师的教育得到了学生的认同,获得了成功。
二、把握叙事散文的一般结构
1.
(1-13段)记叙“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一事。
(14段)通过议论、点明中心。
2.
叙事+议论
三、理解本文中心
1.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学生。
2.
“我还是坦然地面对这‘精心’准备的礼物吧。”(第5段)作为教师,我们应坦然地面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四、学习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1.
(写作提示:本文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使叙事更生动。)
抓住文中老师的语言描写,说说这位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A.
B.
追问:老师为什么给学生讲述红玫瑰的传说与情人节的来历?是为了卖弄自己知识的渊博?阅读8-10段,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说一说。
“何不将有关的文化传递给他们呢?”“我想,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第10段)除此以外,红玫瑰的传说与情人节的来历,让学生认识到爱情的纯洁与崇高,爱情有时是鲜血,甚至生命。
C.
“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见“课文导读”)
D.
2.
神态描写
“我笑呵呵地说。”(第6段)表现了老师的亲和与美好的心态。
心理描写
“看来,这是他们给我这个班主任准备的一份情人节‘礼物’啊!好吧,我还是坦然地面对这‘精心’准备的礼物吧。”(第5段)表现了老师的宽容和爱心。
小结:文中老师(即作者)幽默、亲和、渊博、智慧、富有爱心。
3.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下,学生心理不断发生变化,找出相关词语,并说说它们对刻画老师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互递眼色,窃窃私语,左顾右盼”——“异样的目光”(什么目光,学生在想什么)——“逗乐”——“全神贯注”——“会意地笑”
课堂气氛:“骚动”——“安静”——“轻松”
作用:这些词语深刻地揭示了同学们内心世界的变化,充分地说明了因势利导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刻画出一个既有渊博的知识、又富有爱心、还懂得教育艺术的好老师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