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3七律·东美曾氏番仔楼-漳州(30)-闽西扶老游(64)

标签:
福建旅游漳州旅游 |
分类: 诗屿新潮 |
七律·东美曾氏番仔楼-漳州(30)-闽西扶老游(64)
下南洋谋生创业者被称番仔,事业有成后往往喜欢回乡建带南洋风格的楼。曾氏番仔楼,国保,位于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东美村墩上社,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筹建,历新加坡华侨巨幅曾振源、曾福全父子相继方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竣工,历时14年,耗银高达17万两。
此建筑群坐南朝北,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石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凹”字形。全楼以祖厅曾氏家庙为中心,对称排列,有序布局,形成五列三排的建筑格局。每排之前有宽阔的石埕连接,分别称为前埕、中埕、后埕。前排为闽南风格的古厝,中楼是南洋风格的哥特式楼房,后排为红砖骑楼。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计13栋建筑物99间房间。整个建筑群表现出鲜明的南洋风格,布局又融入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特色,其内部配置趋向闽南传统结构,但外装饰强调西式风格,色彩鲜艳的外装饰彩瓷砖等材料由南洋进口,通气窗采用生铁铸造,中楼和东西宾楼主厅设有取暖壁炉,后花园东侧置有风力抽水机房、木风轮带动机器把水提上楼顶水塔,再通过管道,通向各座建筑。总体风格中西合璧,把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与海外舶来的南洋风情融为一体。可惜的是,身为国保,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修缮,对外交通全是乡村小路单行道,楼里只住了几户人家,就这么荒着,不过其荒废风格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拍写真的网红之地。
楼空满眼见沧桑,古厝洋风扑面荒。
记忆何堪随逝水,烟尘但惜掩琳琅。
华年一去春云渺,大族难全盛势茫。
富傲当时藏不住,琉璃犹烁旧荣光。
(平水韵,平起入韵,七阳)
曾登上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封面
语文教材同角度
通过廊桥与第三排的骑楼相连
一百多年的琉璃花窗和琉璃保龄球柱仍然光亮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