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7七绝·颐和园之登后山-北京(18)-早春京承行(58)

标签:
北京旅游颐和园 |
分类: 诗屿新潮 |
七绝·颐和园之登后山-北京(18)-早春京承行(58)
颐和园万寿山的设计实际分为两部分,前山是佛香阁与宫殿区,后山是寺庙区,后山的寺庙采取前汉后藏式样,前汉式依次为三牌楼及广场、须弥灵境殿及东西配殿法藏楼、宝华楼。后藏式则仿西藏桑鸢寺格局,建有巨型大红台,中央为香岩宗印之阁,周围则是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及四座梵塔。但1860年(时名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后山的须弥灵境殿、香岩宗印之阁以及前山的佛香阁均被毁。1886年慈禧花两年时间修复时,因财力所限,在香岩宗印之阁遗址上复建了一座大殿,原须弥灵境殿则改为广场,遂呈现今日后山之状。
凋残塔殿步沉沉,佛法曾夸高万寻。
战火偏烧谁护佑,须弥山上乱痕深。
(平水韵,平起入韵,十二侵)
*********
现状地图
原来的设计布局
原来的须弥灵境殿为壮丽的重檐歇山顶。
香岩宗印之阁
承德外八庙普宁寺的后藏式布局
颐和园后山现状
香岩宗印之阁遗址上复建的单檐大殿
须弥灵境殿遗址,下方左右为复建的法藏楼、宝华楼。
北俱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