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893七律·苏州博物馆之“印泉照古-李根源与苏州”大展

(2025-03-01 15:17:00)
标签:

苏州博物馆

李根源

分类: 诗屿新潮

七律·苏州博物馆之“印泉照古-李根源与苏州”大展

在苏州西部连绵群山中闲荡,经常会看到一些李根源的题刻。李根源(1879-1965年),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号曲石,云南腾冲人氏,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秀才,1904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近代名士、辛亥元老、民国上将,官至农商总长,署国务总理,在反帝、保疆、抗日方面卓有建树。1923年到1938年间因反对曹锟贿选而辞官隐居苏州十五年,热心于苏州民生与文化,访古留迹、修志刻书,与吴门学友交流,又为抗日后援奔走,直到抗战爆发才复出离开苏州。1927年其母阙太夫人在苏州病逝,李根源葬母亲于藏书镇小王山,建阙茔精舍,经营“松海”十景,号“小隆中”,又利用五六间平房建立了私立阙茔小学(小王山小学),现辟为李根源纪念馆。1931年李根源应邀担任《吴县志》总纂,可见苏州文化人士对其仰重。1938年回云南任省政府顾问,次年起任云贵监察使。1950年6月李根源从云南赴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后到到苏州扫墓并居住半年多。1959年,李根源将在抗期间从苏州寓所疏散到小王山所收藏的全部古籍、书画、文物以及故意沉在小王山关庙前小池塘中的唐墓志93方,捐给苏州市文物管理会。1965年7月5日,李根源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遵其遗嘱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

“印泉照古-李根源与苏州”是苏博“近代大家”学术特展系列继“太炎传薪——章炳麟与苏州”之后的第二展。

清怀退隐寄情真,到处吴中履迹陈。

一意搜求存古旧,孤心笔墨记嶙峋。

曾闲当日隆中志,又奋衰年国难身。

抔土终归高士宿,小王山麓爱苏人。

(平水韵,平起入韵,十一真)

 

徐悲鸿1943年所作李根源像

《雪生年录》

《吴郡西山访古记》

《苏州府学金石录》

友人为李根源母亲六十四岁、七十岁所撰寿序。

李根源邀友人为母亲病逝撰写文、铭、诔、赞、诗、联等。

 

展牌上是散布于苏州西部山里的李根源题刻。

李根源发起建立的位于藏书镇马岗山的英雄冢,现为苏州市保。李根源组织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伤员到苏州救治,其中78人不幸牺牲,群葬于此。

 

李根源寻访的《五人会同图》

 

十全街的李根源故居,李根源早年曾游览苏州,1921年即买下此宅。

苏州城西小王山麓的小隆中,李根源母亲阙太夫人墓墓及李根源夫妇合葬墓均在此。李根源于此筑松海别墅,为母守墓两年,因生背疽才不得不搬回苏州城十全街。

2024年春节游海南,在海口五公祠的苏公祠内曾见“南溟奇甸”匾额,为李根源向其师赵藩索题。1920年3月,李根源改任督办广东海疆防务兼雷琼镇守使,率滇军一部移驻琼州、雷州。在任期间,他为海南全岛的文化保护、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倾尽心尽力。在整修扩建五公祠时,李根源请其师赵藩题额,大字左侧有行楷附言:“明太祖劳海南卫指挥敕中有南溟奇甸之语,邱文庄公曾标题作赋。近腾冲李印泉将军复索我大书四字,勒额皆所以彰耀名邦也,愧余拙书无能为役耳,时中华民国九年七月七日剑川石禅老人赵藩识”。

 

苏博继明四家书画、清代四大收藏家族之后推出”近代大家“系列学术特展:

23年太炎传薪-章炳麟与苏州

24年印泉照古-李根源与苏州

25年真山卜隐-何亚农与苏州

26年亚卢放歌-柳亚子与苏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