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2018-09-23 15:48:20)| 分类: 计划总结 |
2017年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一、办公设施建设
学校大力支持名师室的一切活动,并为工作室提供了办公场地及办公配套设施。
打印机两台(黑白彩色各一台)电脑3台
办公桌3张 书籍资料每人每学期10本
二、团队建设
本工作室有主持人1人,成员4人,共5人。名师团队中4人在庆华小学,其他学校1人。
韩焕霞,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981年1月出生,二级教师,2005年12月参加工作,英语教研组长。2006年9月被评为庆城县第三届中小学“教学能手”;2009年在全县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15年4月在庆华小学第四届首席教师“梦想杯”教学活动中获英语教学新秀的称号;2015年6月获校“大局意识”教师称号;2015年10月在南庄送教下乡活动中讲英语示范课一节;2016年1月被学校评为“进取精神”教师;2016年4月在全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6年5月在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6年9月荣获庆华小学教学“中坚骨干”称号;2016年10月荣获“2016年甘肃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暨观摩研讨活动”小学英语学科组三等奖;2017年10月参加陇东学院“国培计划(2017)”甘肃省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英语班学习;2017年10月被评为“国培计划(2017)”甘肃省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优秀学员。
郑芳芳, 女,汉族,中共党员,甘肃庆城人,生于1985年9月, 2008年毕业于陇东学院英语系,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中学二级教师,现任职于庆城县庆华小学,本年度从事五、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教学态度细心、踏实、认真,教学成绩名列前茅。2009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英语课程学习优秀学员奖;2011年,获庆城县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三等奖;2014年,获庆城县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件二等奖、优秀论文二等奖;2015年,获庆华小学第四届首席教师暨“梦想杯”教学比武评选活动英语教学新秀称号、微课优秀奖;2016年7月、2017年1月、2017年7月连续三学期获庆华小学优秀教师称号;撰写的《让爱的阳光温润孩子》《我们的教学该向何处转身》《在童心中追忆幸福》《生命与灵魂的对歌》《幸福是成长的距离》等20余教学论文、随笔在《庆阳教育》《庆城教育》《梦阳》等刊物发表;2017年,参加陕西师范大学美丽园丁基金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紧缺薄弱学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
贾茸,女,庆城小学英语教师,80后文学青年,其散文,诗歌,电影剧本作品,常见于庆阳市和各个县区以及省内外,各个文联的杂志和报刊,如《崇信文学》《中国报告文学》《北斗》《董志原》《陇东报》等。在中央7台《乡约.西峰》《走进乡村大世界》,中央12台的记录片《红色福尔摩斯》,庆阳市《文化庆阳》栏目,电影《凤凰沟的春天》《爱无价》《野草》,宣传片《南佐村落.夯土下的诉说》中均有参与。
左玺莹, 女,汉族,甘肃省西峰区人,生于1983年10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2008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小学二级教师,现任职于庆城县庆华小学,2011年,获庆城县中小学教师论文竞赛二等奖;2012年,获庆城县中小学教师论文竞赛一等奖;2015年,获庆华小学教学突出贡献奖称号:2016年,获优秀班助理工作称号。
任元军,男,庆华小学80后的一名英语教师。2008年毕业于陇东学院英语系,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英语四级证书,普通话证书和学校其它证书;此后,在教育教学中荣获电子白板应用大赛三等奖,论文《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获县级二等奖以及校级活动中所获得多种奖励。
三、制度建设
1.学习交流制度
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2.专题研讨与专家讲座制度
每学期开展六次以上活动,明确中心发言人,相互探讨,共同提高。教研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形成文字资料归档。
3.课堂观摩研究制度
通过问题会诊、教学研讨、案例分析、听课评课、经验交流、反思总结等形式提高名师工作室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教育规律,探求科学的教育方法,破解教育教学难题,形成科学的教育过程,找到教育创新的方向,提高教学效能。
4.教育教学研究制度
1)名师工作室周期内在市科研部门立项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报告。
2)名师工作室每位研修成员每年至少要撰写一篇以上与本工作室课题《小学英语基于微课资源翻转课堂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更新在名师工作室网页里。
3)名师工作室每位研修成员三年内至少要一篇以上研究报告或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被教育行政部门推介。
4)名师工作室每位研修成员三年内至少要获得一次市级以上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
5.考核评价制度
1)名师工作室与主持人的考核。名师工作室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每周期结束后进行周期考核。作为名师工作室研修成员需配合主持人完善各类考核材料,以备考核。
2)名师工作室研修成员由主持人负责考核。每学期举行一次成果交流与总结会,同时进行学期考核,从“德、勤、能、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期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依据,存入研修人员档案。
6.经费制度
1)学校一次性投资给工作室办公场地及办公配套设施,县教育局按一定的考核每年划拨一定办公经费。
2)工作室成员个人开展与工作室相关活动需要使用经费的,需书面向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提出申请,并报教育局审核。
7.奖惩制度
1)工作室每期将评出“工作室优秀成员”、“工作室学习积极分”并予以奖励。
2)根据工作方案制定名师工作室成员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可作为评优评先依据。
3)对于不求进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成员进行劝退。
8.考勤制度
1)全体名师室成员必增强工作责任感,以人民老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名师室成员必需履行工作职责,坚定工作岗位,凡未准假而不参加名师活动,考研活动者,均视为旷课。
3)名师室考核学期结束汇总纳入教师年度考。
四、常规建设
我们英语名师室有成员成长档案,有三年工作方案和成员培训方案,个人发展三年工作规划及年度个人工作计划,工作室有阶段性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总结,每月一次工作例会,至今已搞大型活动4次,都有详实的活动记录。
五、示范课
到目前为止,我们名师室主持人已经校内外听评课25节,参加2017国培计划,在陇东学院听专家讲座72学时,并被评为甘肃省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优秀学员,工作室每位成员已经校内外听评课15节。主持人在东方红小学上示范课一节,并组织研修培训学员对英语示范课进行研讨交流,主持人在校上示范课一节,其它成员在校上示范课每人两节。
六、帮培教师
我们工作室有自己合理有效的帮培计划和相关活动材料。
1.帮培计划
1)主动关心徒弟的成长,认真分析徒弟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帮助徒弟探讨明确努力的的方向。
2)共同学习《 新课程标准》,每月至少向徒弟推荐两篇文章,共同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学习优秀教学方法。
3)每月听徒弟教师的课2节以上,切实做到“课前指点、课堂指导、课后评价”,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促进徒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4)指导徒弟搞好教学常规环节,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力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指导徒弟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对每堂课的教学进行认真总结,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改进不足之处,并对自己在教学工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6)每学期向徒弟提供2节示范课,向徒弟阐述该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让徒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
7)共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鼓励徒弟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指导徒弟写教学案例和教学随笔,及学科论文,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的评比、交流,力争在刊物发表。
帮培目标
1.在师徒帮培过程中共同进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让徒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3.班级检测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位于年级前列。
4.争取徒弟所上公开课、所撰写的论文、案例质量有所提升获得佳绩。
帮培对象
韩焕霞帮培 陶丽娟 蔡伟芳
任元军帮培 张瑞芳 白富如
左玺莹帮培 赵 婷
郑芳芳帮培 师莉赟
贾 茸帮培 王海燕
七、送教下乡
1.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旨在为边远乡校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上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我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2.送教下乡活动的具体安排
本学期下乡支教的老师是任元军和陈倩两位老师,他们分别承担熊家庙瓦咀教学点五年级英语和马岭安肴教学点五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
送教下乡让我们领略到城区优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和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这将是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培训。同时也将搭建成我们教师间交流的最好平台,引发我们心灵深处的律动,并产生恒久的回应。因为我们将在一起交流课改的实践体验和教学模式,交流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取长补短,求得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这项活动经常开展和不断完善,必将有力地推进小学阶段英语教育教学科研向纵横拓展,日渐形成携手共进,优势互补,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可喜局面。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征出发,立足校情,潜心探索,各求实效,走科研兴教之路,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八、今后的发展目标
工作室所有成员要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要自身积极或指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或基本功比赛活动,力争取得好名次。尽可能地让课题研究成果在上课、评课中展示。在公开教学中努力锤炼自己的教材分析功、口语表达功和教学组织功,提高业务素质,形成教学特色。通过成员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来吸引与影响师生,为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方法、经验与策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