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一场跨班争执引发的反思

(2025-10-09 15:53:56)

作为六年级的班主任,周围绕课间活动区域展开的跨班书包争执,本周虽最终得以平息,却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这场从 书包放错区域 起步,持续三天的小风波,看似是学生间的日常摩擦,实则暴露出我在突发事件处理、跨班协作、情绪管理与学生引导上的多重漏洞。如今重新梳理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我:班主任的 一念之差,可能让小事升级;而 一步疏漏,则可能让教育契机错失。

一、事件复盘:那些被忽略的 矛盾升级点

周四下午的体育课因衔接大课间,为避免学生来回奔波,我让大家直接带书包下楼。四班与五班共用的活动区域,开学初已明确沿中线划分,但我班部分同学图方便、没留心,将书包随意放在了五班区域。第二节下课,五班同学发现后满心不满,讨论间我班三个书包不慎掉到地上。我班小张同学没问清缘由,当即指责五班 故意扔书包,五班学生也不甘示弱,反驳 没证据还乱指责,双方很快吵作一团。

我赶到现场时,若能先蹲下来倾听双方诉求、查清书包掉落的真相,或许矛盾就能在此止步。可当时我主观觉得 不过是放错书包,没必要较真,便轻描淡写地说 两个班共用区域,放一下也没什么。这句话彻底忽略了五班学生 区域被占用 的委屈,更让他们觉得 四班老师在偏袒自己学生。更让我懊悔的是,面对五班小 A 同学 不服气、扭头、鼻孔朝天 的态度,我因太久没遇到学生这样表达不满,瞬间被 不被尊重 的情绪裹挟,当场训斥了她几句。后来想想,小 A 的抵触或许是想为班级 讨公道,而我的训斥不仅没化解她的情绪,反而给五班学生种下了 四班老师不讲理 的印象,为矛盾升级埋下了隐患。

周五上午,我在班里就此事与学生沟通,明确指出 我们班放错书包是先错,无端指责五班更是不对,也强调了 今后书包必须放在自己班级区域。当时我以为 自己班的问题已经说透,事情该结束了,课间本想找五班张老师同步情况,可她恰好不在,我又抱着 这点小事,没必要特意再跑一趟 的想法,放弃了主动沟通。现在想来,这是我最关键的疏漏 —— 我只解决了 自己班学生的认知问题,却没向五班师生传递 歉意 解决问题的诚意,让五班学生仍带着前一天的不满,也让五班老师对事情进展一无所知,为下午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周五下午大课间,矛盾果然爆发。五班同学故意将书包放到我班区域 反击,双方再次争执。负责我班大课间的范老师调解时,五班学生完全不予理睬;等我赶到现场,五班学生脸上满是 不服气。因五班班主任不在,我又被 对方故意挑事 的怒火冲昏头脑,没控制住脾气,对着五班学生发了火。那一刻的怒火,既有对五班学生 不依不饶 的不满,也有对自己前一天没处理好问题的懊恼,可发火只换来了学生更强烈的抵触,丝毫没解决问题。

直到周一,我终于找到五班张老师,两人一起召集两个班的主要参与学生,让大家坐下来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引导双方互相道歉,这场持续三天的风波才真正画上句号。

二、深度反思:四个 疏漏 背后的教育启示

冷静下来复盘整个事件,矛盾之所以能从 小事 演变成 持续三天的对抗,核心问题都出在我身上,归结起来有四个关键 疏漏

(一)情绪管理疏漏:让 本能反应 取代 教育理性

作为班主任,情绪稳定 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底线,可我在两次关键节点都没守住这条线。第一次是周四面对小 A 同学的抵触,我没思考 她为什么不服气,反而被 学生不尊重我 的感受支配,用训斥宣泄情绪;第二次是周五看到五班学生 故意挑事,我又被 对方不配合 的愤怒裹挟,再次发火。

现在想来,学生间的矛盾本质是 情绪对抗,班主任的核心角色应是 情绪降温者,而非 情绪参与者。我的两次发火,不仅没给学生做好 理性处理冲突 的示范,反而让他们觉得 老师也会用发火解决问题,间接强化了 用对抗回应对抗 的错误认知。更严重的是,我的情绪失控让五班学生坚信 四班老师偏袒自己班,彻底关闭了 沟通和解 的大门。

(二)跨班协作疏漏:把 小事 当成 自己的事,忽略 共同管理

这次事件中,我最大的失误是 缺乏跨班协作意识。周四矛盾发生后,我只关注 教育自己班学生,却没意识到 跨班问题需要双方班主任共同解决”—— 哪怕周五上午找五班张老师时她不在,我也该通过留言、委托同事转达等方式,说明 四班已认识到错误,愿意道歉,而非 觉得小事没必要再提

这种 单打独斗 的处理方式,让五班师生始终处于 信息不对称 的状态:五班学生不知道四班已被教育,仍带着 被偏袒 的不满;五班老师不了解事情细节,无法及时在班级里引导学生。直到周五下午矛盾升级,我直接批评学生,更让跨班管理失去了 合力”—— 两个班的问题,只有两位班主任携手,才能让学生感受到 公平,否则只会加剧对立。

(三)学生引导疏漏:只 纠正错误,没 培养同理心

事件的起点是 书包放错区域,本质是学生 规则意识缺失 换位思考能力不足。但我在处理中,只做到了 纠正错误行为,却没做好 培养同理心 的教育。

周四面对我班学生,我虽指出 放错区域不对、无端指责不对,却没让他们设身处地想 如果我们的区域被占,会是什么心情;面对五班学生,我只看到 他们故意挑事,却没引导他们理解 四班同学可能只是无心之失,指责也是误以为五班故意扔书包

(四)问题预判疏漏:把 暂时平息 当成 彻底解决

从周四处理完到周五上午,我一直误以为 自己班教育到位了,事情就结束了,却没预判到 五班学生的情绪没得到疏导,矛盾可能反弹。这种 乐观化 的判断,源于我对 学生情绪延续性 的忽视 —— 小学生的情绪往往不会因立刻消散,尤其是当他们觉得 自己的委屈没被重视 时,很可能通过 反击 来表达不满。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没及时跟进五班的情绪状态,最终导致矛盾升级。

三、改进方向:做 有温度、有策略 的班主任

这场风波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 班级管理课,也让我明确了未来需要重点改进的方向。

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我会先在心里默念 冷静 3 ,问自己三个问题:学生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我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还是发泄情绪?”“我现在的做法能让矛盾降温吗? 即使遇到学生不尊重的态度,也会先告诉自己 学生的抵触背后一定有原因,先请学生坐下慢慢说,再针对性引导,而非当场训斥。同时,我会在班会课上和学生一起开展 情绪管理小课堂,分享 如何控制怒火 的小技巧,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做 理性示范

遇到跨班问题,无论大小,应该第一时间联系对方班主任,哪怕对方暂时不在,也会通过留言、电话等方式同步情况,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处理完问题后,做好 跟进复盘:当天晚上花 5 分钟记录 问题处理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馈,第二天主动问问相关学生 现在心里还有不舒服吗,如果涉及跨班问题,还会同步询问对方班主任 学生的状态如何。遇到类似 学生有抵触情绪 的情况,会提前预判 可能的后续反应,比如这次事件中,若周五上午我能多想想 五班学生会不会还不满意,及时和张老师沟通,或许就能避免下午的冲突。

作为六年级班主任,我深知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 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容易冲动 的关键期,他们的每一次矛盾,都是成长的契机,也是我提升管理能力的契机。这次事件让我明白: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 管纪律、教知识,更要 懂情绪、会沟通、有温度。未来,我会带着这次的反思,以更冷静的心态、更主动的协作、更细致的引导,守护好两个班学生的成长,让 小摩擦 真正变成 大成长,而不是 大矛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