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幸福记事一河南旅游一少林寺游览记一谨献与亲朋好友们分享!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幸福记事
河南旅游一少林寺
2015年8月6日上午,我们一行在朋友们的陪同下去少林寺游览。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
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
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
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
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
在一片参天古木的掩映中,少林寺巍然屹立,
正门匾额“少林寺”是千古一帝康熙的手书,字体中正平和,
大气内蕴,熠熠生辉,更显佛宇凝重。
甬道两旁古木参天,石碑林立。
鼓
锤谱堂内有演武的泥塑,有着15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
树身上的“千疮百孔”是少林僧人
长年累月练习大力金刚指和一指禅功时形成的。
乾隆御笔“天下第一祖庭”
高四层的钟楼巍然雄伟。据说少林寺钟楼,是先有钟,后有楼。钟楼外并竖两通石碑为“太宗文皇帝御书碑”和“小山禅师行实碑”,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
“太宗文皇帝御制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主要历史依据。由于朝迁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
“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中间光头盘膝者,乃佛祖施加牟尼;单看左侧,头带儒巾者,乃儒圣孔子;单看右侧,发髻带簪者,乃道教创始人老子,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
“御书碑”,为乾隆皇帝御笔。
大雄宝殿内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现世佛),
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过去佛),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未来佛)。
“藏经阁”(又称法堂),这是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原藏经阁内贮元、明、清三代大藏经,计5480卷;达摩面壁影石、少林拳谱秘笈、明《大藏经》铜版、拳谱、木刻《少林寺志》版本等。1928年,军阀混战,国民军石友三纵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贮藏,全毁于“火厄”。于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题写匾额时故意在“藏”字上略去了两点,旨在让后人记住少林寺在历史上所遭到的破坏。
藏经阁台下通道东侧有一口大铁锅,是古时少林寺僧人炒菜用的,明代万历年间铸造,重达1300斤。据说,能用这口大锅炒菜的僧人,都是武功高强之辈,都可以倒挂金钩,如果没有高强的本领,根本搅不动那锅菜,也足可想象,明鼎时期,少林寺僧人的众多和香火的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