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分寸,是最高级的成熟

分类: 衣食住行生活百科精品收藏 |
原文地址:分寸,是最高级的成熟作者:春云如烟
成熟,是由一群人的狂欢走向一个人的独处。
成熟的过程,就像抽枝的树,相守相依,慢慢分离;成熟的过程,就像低落的雨,摆脱群体,找到自己。
分寸,是最高级的成熟。给生命一丝缝隙,让生活得以呼吸,在这期间我们领会到成熟的意义。
01
做人讲分寸
大千世界,古往今来,做事做人都离不开“分寸”二字,而人生中最难把握的也恰恰是“分寸”二字。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指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分寸。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里也是说的一种分寸。
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分寸”。
做人不卑不亢,有度有量,外圆内方。常说至刚易折,做人要像水,力量又温和。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便在于外圆内方,内圣外王,内心有操守,外在表现圆润。
鲍超是曾国藩手下的一员悍将,一次鲍超因与曾国荃闹矛盾,甩手不干。
曾国藩提点鲍超说:“你撂挑子,懂内情的人知道你与老九闹意见。不懂内情的人会怀疑你对朝廷不满,你这样做,你这样做岂不在给别人提供攻击的把柄。”
人格上要讲分寸,不能太卑,太卑可能会变成懦弱,也不能太傲,太亢又会咄咄逼人。
性格上要讲求内外协调,不扬不抑。太内向变成保守不好,太外向变得张扬也不好。
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有理有节,软中有硬,不好走极端,不偏激执拗,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02
人际讲分寸
三毛曾说“朋友之间,分寸不可差失。”很多时候,把朋友推远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帮助和照顾。
点到为止,这是做朋友的分寸。而一个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交浅从不言深,甚至亲友密己,也懂得保持距离。
胡适就曾经告诫自己儿子:人和人之间,一定要谨守分寸,不冒犯、不打扰,这样才能不惹麻烦。
胡适住在研究院宿舍的时候,妻子违反规定打麻将,他屡劝不止,只好带着妻子搬了出去。
很多人说,院长是你学生,打个麻将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至于跟他客气吗。
胡适说,正因为他是我学生,我才不能麻烦他。
麻烦别人不是没有尺度的,一定要有界限感,分寸感。能自己解决的事情,不要麻烦别人。不然只能招人厌烦。
老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成熟的过程也是自知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论再如何亲密的关系也无法让两个人合二为一。
03
处事讲分寸
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
对待得失要有“度”,人不能万事做到十全十美;做事要进退有度,既懂得乘势而上,也善于急流勇退。
世上事都在一个“度”字,我们常说“过犹不及”,事物的这种特性要求我们做事要掌握分寸。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或刺激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可能大家对这个名词并不熟悉,但通过一个故事相信大家就能明白。
马克·吐温曾到一所教堂听一位牧师的募捐演讲。起初,他觉得牧师讲的非常好,准备捐出身上所有的钱。
十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点不耐烦了,只准备着捐出少部分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决定不捐钱了。
分寸,就像一颗螺丝,看起来微不足道,却足以影响生活的正常进行。分寸,又像是榫卯之间的空隙,有了这点空隙,生活才能更加舒服。
成熟不仅是开花结果,更是剪枝去叶。分寸,是最高级的成熟。
前一篇:[转载]蓝纱花影,眸光含情
后一篇:[转载]做人有尺,做事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