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原创摄影】胪雷陈绍宽故居等采风半日行 作者:老猫侠yz
【原创摄影】胪雷陈绍宽故居等采风半日行
——老猫侠

2017年11月19日下午1点,天气状况不好,有雨。12位榕城朋友相约,在陈绍宽侄儿陈长极带领下,赴福州胪雷陈绍宽故居、陈绍宽墓、陈氏祠堂、张真君庙(闾山大法院)采风半日行。

福州胪雷全村皆陈姓,始祖陈国初于宋末时期为躲避战乱从福州东门易俗里徙居胪峰山内。《福州百科全书》记载:“因村在胪峰内,简称胪内,方言谐音为今名。”胪雷村曾走出无数知名“乡贤”,明清两代秀才、举人、进士者几十人,近代也是人才辈出,近现代最著名者有国民党一级海军上将陈绍宽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1986年12月,陈绍宽故居被当时的福州市郊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0月,被福州市政府公布为福州市名人故居。2015年1月,公布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列入福建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公示时间:2017年11月7日至11月13日。




陈绍宽故居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由陈绍宽的父亲陈兆雄主持兴建。
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福州近郊城门胪雷人。少年时期就读于福州格致书院,17岁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此后开始长达40余年的海军生涯。陈绍宽在海军期间,历任代理舰长、舰长、第二舰队司令、海军署长、海军部代理部长、部长、海军总司令等要职。
1946年,陈绍宽以“若再参加内战,内疚殊大”为由,愤然辞职,解甲归田,回到城门镇胪雷老家隐居。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陈绍宽与民国海军元老萨镇冰、陈培锟等六人联名通电拒绝去台湾,表示拥护共产党,欢迎解放军,并与市民一道走上街头迎接福州解放。
经过各方面的多年努力,由福州市文物部门修缮、布展,陈绍宽故居(已名列《福建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已经于今年五一对外开放,陈绍宽生平事迹陈列展同时展出,并且作为民革党史教育基地。
在此需要重点提示,为了故居的保护,陈绍宽侄儿陈长极(网名残阳如血)和一些热心的朋友们功不可没。
网络中介绍陈绍宽的有关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多写了。





“中流砥柱”牌匾

故居厢房有“周公六行,管子四维”、“家传孝友,世守共和”的精致花格门窗,多年前,“家传孝友,世守共和”的门窗被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后来复制后补上的。与“周公六行,管子四维”门窗对照,“家传孝友,世守共和”的复制门窗文字左右顺序安装有误。




陈绍宽生平事迹陈列展设于故居的东、西厢房和东侧披榭内,
陈绍宽侄儿陈长极在给榕城朋友们详细讲解将军的生平事迹。

这张老照片是一位名叫Sanzetti犹太人拍摄的。1922年,年仅20多岁的Sanzetti先生独自一人来到上海南京路开设了第一家影楼,很快就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摄影师。2011年10月,Sanzetti 先生的继子将这张照片转给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并转达了 Sanzetti先生的遗愿,希望找到这张照片的主人或转交后人。几经辗转,这张照片到了陈绍宽侄儿陈长极手中,最终得到确认,这就是陈绍宽先生年轻时的戎装礼服照片。



早在1928年,陈绍宽就上书要建造中国第一艘航母。
中国抗战全面打响时,中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不足6万吨,最大舰艇仅3000吨,大部分是百吨级小艇。而日本海军的舰船吨位高达116万吨,拥有航空母舰和万吨级战列舰。中日海军实力极为悬殊,然而,中国海军官兵奋起抗战,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悲壮的一页。其中,绝大多数是闽籍海军,福州人,近年福州初步理出2880位将士名录。
当时民国唯一一位一级海军上将,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亲自上阵,指挥血战,在海空实力差距悬殊的较量中,中国海军从9月23日至11月12日,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以残存舰艇顽强镇守江阴水道,使日本海军舰队无法突破长江防线,为保护迁都重庆,为战略物资大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嚣。海军将士在战斗中表现出英勇顽强,不惜牺牲的坚强品质,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绝贡献。
——摘录自龙山神獒《陈绍宽笔述“江阴、马当阻击战”的问题》



大厅前面两侧立柱上的楹联是我祖父(潘守正)撰写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楹联字迹是用于右任草书集字而成。
我曾经在博文《【原创】难忘的老屋记忆——祖父遗迹》写到:解放初期,张鼎丞与丁超五轻车简从亲往我的祖父住处,让祖父前往胪雷动员说服陈绍宽“出山”。祖父邀请数位与陈绍宽关系密切的友人(林舜藩、罗世芳)一同赴胪雷,经一昼夜长谈,陈绍宽同意“出山”担任省人委副主席,参加新生人民政府的工作。在谈及“非图做官而是为民办事”时,诚邀祖父任其私人秘书。经由陈培锟向张鼎丞转达,即获同意。从此祖父在陈绍宽身边朝夕相处,工作长达20余年,直至1969年陈绍宽因胃癌病逝于福州省立医院。
1960年省政府拨款修膳陈绍宽胪雷故居,修成之日祖父撰联相赠:
鸟翔海上归林乐 花种河阳易地良
从上面我祖父的原迹中可以看到,陈绍宽故居中将这幅楹联左右挂反了。陈绍宽侄儿陈长极说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多次,至今没有改正过来。

部分榕城朋友在陈绍宽故居大厅中合影


故居西花园中的八角亭


故居西花园中的月亮荷花池


故居西花园中的日字鱼池


原先,故居花园内的水池以及凉亭周围的水与通往闽江的小河是连在一起的,在花园内就能感受到闽江的潮涨潮落。忆起以前祖父带我们来这里探望陈绍宽,故居花园内,留下多少我们童年时的欢声笑语……

如今的故居,和新建的火车南站仅一路之隔。


冒雨上山,前往陈绍宽墓地拜谒,献上心香一瓣。

围绕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胪雷陈氏祠堂,在村民、有识人士及媒体等集体努力下总算是艰难地存活下来。
胪雷村的陈氏祠堂有730年历史,供奉了约1000多个牌位。经过社会各界的助力,相关政府部门重新制订规划,胪雷村陈氏祠堂得以原地保护进行修缮。



胪雷陈氏祠堂。胪雷村陈氏族谱记载,陈氏祠堂按照传统规格的设计,采用“三进三天井八扇七全扛梁砖木结构”,祠厅之内,14对石柱40多副楹联依次排列,堂厅神主龛前安置供桌,两侧灯笼与宫灯四悬。祠厅内还搭有戏台,逢年过节或者海外华侨省亲归来,都会于此搭台唱戏,并摆席设宴款待曾经的乡邻。
古老村庄的后代里最出名的有海军上将陈绍宽和数学家陈景润。祠堂内有三十多面金字牌匾悬于雕梁之上,有蒋中正为陈绍宽上将题的“中流砥柱”牌匾,以及陈绍宽题写的“本支百世”和陈景润的手书“景润永不忘家乡情”。


抗战胜利后,因不愿参加内战,陈绍宽解甲归田,谢绝政府一切薪酬,回到胪雷靠几亩地和办碾米厂为生,在此期间主持修建了胪雷陈氏宗祠,并将历年薪金捐出建造了胪雷小学和当地桥梁。如今均已被拆。


胪雷闾山大法院
福州仓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列为48号,
胪雷闾山大法院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清代 登记
胪雷闾山大法院,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内祀张真人,附祀黄、杨二太保,水陆都督,良愿司、都总管等。大法院周边立有清咸丰元年(1851年)、民国、近代五方碑石记载诸先辈重修闾山大法院善举。闾山大法院张真君,或称张圣君,名自观或慈观,民间俗称张锄柄,道教闾山派尊之为“张法主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