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湖南岳阳-岳阳楼双公祠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双公祠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景区,是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而建,其内以“珠生江南”“汤汤楼史”“灼灼其华”“巍巍双公”等主题,展现岳阳楼的建筑大观。
![[转载]湖南岳阳-岳阳楼双公祠 [转载]湖南岳阳-岳阳楼双公祠](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湖南岳阳-岳阳楼双公祠 [转载]湖南岳阳-岳阳楼双公祠](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双公祠坐东朝西,建筑面积 800 平方米,采用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为单层砖混结构。门额“双公祠”三字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代后人范敬宜题写。门联为“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双公双绩双德,联珠璧、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
双公祠设有“岳阳天下楼”、“双公忧乐情”等陈列,展示洞庭湖的形成特色、岳阳楼的建置沿革、形制演变 、 历代名人咏叹岳阳楼的诗文等,以及范仲淹与滕子京生平以及对岳阳楼的历史贡献。展览力图通过场景、文字、图表、模型、文献资料、照片、拓本、书画等相结合的形式,再现岳阳楼的历史和演变,展示岳阳楼的建筑文化,揭示岳阳楼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弘扬“先忧后乐”的传统人文精神。
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万里长江。其建成起因是因为军事需要,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派大将鲁肃率军驻守巴丘,鲁肃为在洞庭湖上操练水军,在洞庭湖边的城头上建了检阅水军的阅军楼,便是岳阳楼的前身。岳阳的山水和岳阳楼的雄伟引来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张九龄、孟浩然、贾至、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纷沓而至,登天下楼、赏天下水,并写出上千篇脍炙人口的诗文。
岳阳楼在北宋时,因范仲俺的一篇《岳阳楼记》而闻名天下。庆万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州,其惜岳阳山水之秀异,重修岳阳楼。并请人画《洞庭晚秋》图,写信邀好友范仲淹为修葺一新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不负重托,一篇《岳阳楼记》360余字,字字珠玑,成为千秋绝唱。其中的“余观夫巴陵胜状…”一段,述尽天下楼、天下水之胜景,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则更成为中华民族久吟不朽的名句。正是因了这篇文情并茂的《岳阳楼记》,倾注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结,岳阳楼才声名远播中外,成为千古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