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十七)延庆街

(2024-01-20 20:49:52)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老北京的故事(十七)延庆街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十七)延庆街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十七)延庆街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十七)延庆街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十七)延庆街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十七)延庆街

延庆街在东城区,原来的崇文区,东起幸福大街,西至南河漕胡同,大体呈东西走向延庆街因延庆寺而得名。此街原名延庆寺,1965年将拐棒胡同南部并入,统称延庆街。延庆寺在此街东段,何时所建无考。《宸垣识略》载:延庆寺在榄杆市,无旧碑可考,有康熙十年鼎炉一。寺早废。原址现为12号院。

延庆街不是北京西北郊延庆区境内的街巷,而是位于原崇文区的中部,现已并入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南侧、幸福大街北头儿路西,属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管辖。东起幸福大街,东口儿距广渠门内大街仅150米,向西过观马胡同南口后有两个拐弯儿、向南再向西,南侧可通东厅胡同,西端止于南河槽胡同。

胡同走向不是很规整,附近的胡同也多是曲里拐弯儿或斜向的,与老北京棋盘式布局区别很大,这与地处南城不无关系。北京内城是建设元大都时奠定的基础,当时有严格的规划,街巷胡同的走向、排列、宽度等都有规定的,而南城是老北京的外城,是明朝嘉靖年间后加上去的。建设的时候缺乏整体规划,街巷形成的时候也就没那么多规矩。

再说当年的外城地广人稀,住的也大多是贩夫走卒,房子盖的什么样的都有,从而形成的街巷胡同也就随行就市了,所以整个儿南城的布局都比较乱,正经横平竖直的胡同反而少。

延庆街原名延庆寺,从清朝、民国、一只沿用到解放初期,因街中原有一座延庆寺而得名。这里的延庆二字当与京北延庆区无关,大概就是 延年益寿、吉庆祥瑞之类的含义,估计跟延寿寺的寓意差不多。

崇文这座延庆寺应该不大,记载很少,可能是私庙。不光现代的资料缺乏记载,就连清代地理志上也是一句带过,《宸垣识略》上说:延庆寺在榄杆市,无旧碑可考,有康熙十年鼎炉一。由此可见,写书的吴长元也不知道寺庙建于何时,吴长元是乾隆年间的人,而康熙年间铸鼎炉也不能确定就是当年建寺,可能更早。

那么书中提到的榄杆市又是哪儿呢?其实就是现在的广渠门内大街西段,是卖船只用品的集市。这里北靠崇文门、东近广渠门,离通惠河不远。通惠河河道由打西山水系沿至京城,然后出崇文门向东流向通州;当年的漕运船只沿京杭大运河而来,可沿通惠河直接开进京城。后来城内河道淤塞,船只进不了城也可在广渠门附近卸货,船工们也能上岸休息、吃饭、住宿,于是有人在此出售缆绳、桅杆之类的船只用品,逐渐形成市场,叫缆杆市,后来又把缆绳的缆改成了橄榄的榄,写成了榄杆市、也有写作阑干市的。

如今这个地名还在,路过广渠门内大街的公交车就有榄杆市站,就在磁器口往东不远。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还发生过著名的榄杆市事件……并将此举称之为榄杆市前洒碧血

当年的延庆寺位于街东端,离榄杆市很近,寺庙在清末废圮,民国初期被一王姓大户买下,改建为住宅,即今延庆街12号。六十年代在此大院里盖了一排简易楼,但后院的原上房仍在。1965年,北京大规模整顿街巷地名儿,将柺棒胡同南部并入延庆寺,并改称延庆街。如今这里已被高楼大厦包围,但胡同中还有很多平房,以普通民居为主,只是显得有些老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