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2023-11-23 18:55:56)
标签:

杂谈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老北京的故事(九六二)镶蓝旗官学

      镶蓝旗官学在西城区西单北大街宏庙胡同13号,今天的宏庙小学。雍正五年(1727)确立了八旗官学制度后,镶蓝旗借此契机,将原来的义塾改建为镶蓝旗官学在每旗所属领地分别建官学一所,其中,镶蓝旗官学设立在西单北东斜街。1883年迁至西单北西斜街。

      1883年前的宏庙小学是什么样的建制?到底历史有多久?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光绪九年(1883),镶蓝旗官学自西单北东斜街迁出,移建于西斜街。当时学校有房三十一间,不仅招收各类学生就读,还逐渐形成规整的办学体系。人们根据相关史料将这一年定为宏庙小学的建校时间。

      曾经的镶蓝旗官学,正是如今的宏庙小学前身。今天,宏庙小学已经成为西城区乃至北京市优秀的先进校。近300年来,宏庙师生共同书写绚丽历史,打造百年老校记忆。学校始终坚守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坚持三心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多元广阔的学习平台,培养其爱国心、好奇心、快乐心,让孩子们在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全面发展。

      学校初立按照办学要求,共招收学生八十人,满洲六十人,蒙汉共二十人。八旗官学生的课程是:满文书、汉文书,步射和骑射,蒙古旗人学生兼习蒙古语文。满文书即满语文,同时满学生也要学习由汉文翻译成满文的《四书》《五经》及其他儒家经典;汉文书即《四书》《五经》及诗词歌赋等。另外,骑射也是官学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清朝廷规定十三岁以上者学习步箭,即平地上射箭,十六岁以上者学习马箭,即马背上射箭。

      1903年,镶蓝旗官学改名为宗室觉罗八旗第六高等小学堂。改后共分为九个学级,据史料记载,当时学校有十八名教员、学生三百多人,每年的办学经费约为五百八十两白银。如今在学校校史馆中,陈列着刻有宗室觉罗八旗第六小学堂字样的校碑,但何人所题、何时所立已无从考证。

     民国时期,学校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六初高两等小学校,直辖于京师学务局;1914年,划拨给北京师范学校管理,改名为北京师范附属小学,成为完全小学。此后又数次更名,京师公立第四十二小学校、北平市第二区中心国民学校等,直至1958年更名为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至今。

      自学校改名为北师附小至抗战结束期间,北师附小的老师大多是北京师范学校的高材生,无论从教学理论研究还是课堂创新实践,都展现出较高的水平。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学校,宏庙小学可谓人才济济。在教师队伍中,有著名作家老舍及夫人胡絜青,均为满族正红旗人,还有中国近代油画名家卫天霖都曾在学校任教。在毕业校友当中,最为著名的是作家冯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