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二五)小清河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小清河是拒马河支流,发源于丰台区长辛店镇羊圈头村,与永定河并行南流。流经丰台、房山两区的长阳、葫芦岱等八个乡镇,于房山区琉璃河镇八间房村附近流出北京,流入河北省涿州市码头镇郎庄,原属里渠乡古城村北,穿越码头镇、塔西郭、双柳树等村,至佟村北汇入北拒马河。
小清河为间歇性河流,历代都作为永定河的分洪道,在卢沟桥上游建有永定河卢沟桥分洪枢纽工程,并将大宁水库扩建为缓洪水库,以削减分洪洪峰,减轻下游灾情。
大宁水库以上称哑叭河,大宁水库以下称小清河。自大宁水库起,沿线途经长辛店、长阳、良乡、窦店、琉璃河等五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北京市境内河长30公里,境内流域面积327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九子河、哑叭河、刺猬河等。小清河为间歇性河流,历代都作为永定河的分洪道。河上建有分洪闸2座。流入北拒马河后,河长34.8公里,河流面积436平方公里。由于小清河下游含沙量大,故下游涿州市群众又称小清河为“小浑河”。
1985年经水电部批准,在卢沟桥上游新建永定河分洪枢纽工程,并将大宁水库扩建为缓洪水库,以削减分洪洪峰,减轻下游灾情。在支流刺猬河上丰台区与房山区交界处建有崇青水库和门头沟区境内鲁家滩水库,在干流上丰台区与房山区交界处建有大宁缓洪水库。
小清河是一条泄洪河道、季节性、间歇性河流。在卢沟桥上游建有永定河卢沟桥分洪枢纽工程。直至1992年仍承担着永定河卢沟桥上游的分洪任务。当卢沟桥流量超过每秒2500立方米时,超过部分就向小清河分泄,以保障首都北京的安全。
该河含沙量大,只能通过每秒500立方米的流量,除承担该流域涝水下泄任务和永定河卢沟桥上游分洪任务外,必要时还要承担永定河金门闸的分洪任务,以保卫天津市的安全。西岸的徐肖街等村的街道和农田,白沙依然在目,故当地群众又称小清河为“小浑河”。
小清河的存在至少可以追溯到金代时期,由于当时的小清河并没有建筑堤防,导致后来这里也逐步演变成一条易泛滥的河流。小清河历史上为永定河的分洪河道,两岸无堤,纵坡上陡下缓,每遇永定河堤决口或分洪,洪水直泄而下,任意漫溢。
1955年良乡县针对“沥涝重于河淹、小河重于大河,平原重于山区”的洪涝灾情特点,开始对小清河进行了疏浚,加宽、截弯、修缓。
1975年,良乡地区,更是动用了14个公社的21000多人,进行了为期五个多月的修建拓宽工作。主河槽底宽50米至70米,行洪流量每秒130立方米,复式河槽左右两堤相距300米,右堤高3.5米,顶宽8米,左堤高2.2米,顶宽4米,行洪流量每秒300立方米。整治段由黄良铁路桥至房山县与河北省涿县交界处,全长19.2公里。完工后,河北省提出异意,并报水电部,经会商,决定把右堤扒开两处豁口,共长400米,使堤防失去了防洪能力。八十年代后期,河道附近村民经常在右堤豁口处拉沙取土,使豁口越来越大,堤防残破长达8.5公里。小清河两岸仍被划为永定河分洪滞洪区。
2012年9月,随着房山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完工,完成了京良路桥至四大队桥的小清河治理4.6公里,形成了亮丽的小清河风光带。同时,房山区又启动了房山区灾后河道应急修复工程,其中小清河支流哑叭河水毁修复长度1.6公里。
小清河房山段已经完成全流域防洪达标治理,修建了小清河滨河湿地公园,不收门票,路边免费停车。带动小清河沿河经济发展。小清河逶迤婉转穿过小镇。河畔两侧各宽500余米的林带绵延近十公里。可钓鱼、可散步,有鸟鸣,沿着水流一路寻踪,看斜阳、观落鹭,感受大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