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二四)水衙沟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老北京的故事(九二四)水衙沟
水衙沟在丰台区卢沟桥乡境内,是凉水河主要支流。流经郑常庄、六里桥汇入莲花河,主河道长7.3公里,流域面积15.5平方公里,是丰台区卢沟桥地区的主要排水渠道。2008年,按照生态河道标准治理水衙沟,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充分展示河道的自然生态,营造人水和谐。
水衙是北京专司水利的古代官衙,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历代善治国者均以治水为重,正所谓“圣人治世,其枢在水”。 在明清以前,中国就有设立管理河道事务的机构,明清以后,河道衙门权力愈来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位置的变化,原来的河道逐渐变成了沟渠,水衙门前面的河也成了一条水沟了,这就是水衙沟的由来吧?
水衙沟河道的治理,起点为玉泉路暗涵出口,终点为万寿路南延路,总长度约4.52公里。为保证地区交通顺畅,将新建跨河桥4座,同时拆除阻水建筑物15座。为防止河底冲刷,将分别在永定路南延桥和西四环路上游新建跌水2座。跌水高差1.5米。并在永定路南延桥以下扩大200多米蓄水面积,形成生态水景,为保证河道正常蓄水形成景观同时回补地下水,新建拦河闸4座。治理后主河道长7.3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5.5平方公里,系排水渠道。下游在六里桥以下已建成底宽10米的方涵。
西四环两侧的“臭水河”水衙沟治理主体工程完工后,吴家村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将引入河道。水衙沟呈现出九曲回旋、芦苇丛生、生态植物环绕的美景,成为城南首条“清水生态河”。
水衙沟起源于石景山区衙门口,丰台明渠段3.572公里,流经小瓦窑、郑常庄、岳各庄、靛厂、六里桥、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水口子村汇入莲花河。在2004年和2005年,丰台区水务局分别对玉泉路到西四环的水衙沟一期和西四环302医院到万丰路水衙沟二期进行治理,使昔日的臭水沟蜕变为清水河,结束了水衙沟垃圾堆积严重、污水横流的历史。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北京市实施<</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和《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调整禁渔区、禁渔期的通告》等有关规定,丰台区发出禁渔区、禁渔期通告:水衙沟等十三条河流,全年禁渔。
2003年非典过后,水衙沟治理方案正式出台。经过16年的治理,水衙沟已初现“九曲回旋、芦苇丛生、生态植物环绕”的景象。河水极为清澈,建成了花园式的湿地型芦苇荡。水衙沟畔,柳树成荫,水衙沟路与岳各庄东路交叉口东南角,建成一个小巧玲珑的生态公园,再往南是一大片柳树林。树林里,桃花、杏花、玉兰花、迎春花点缀其中,花红柳绿,春意盎然。正是:春风杨柳万千条,焕然一新水衙沟。
为了全面改善水衙沟水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丰台区积极创新治水管水思路:
科学补水、合理调蓄。利用吴家村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的中水对水衙沟河道进行补水。
加大河道绿化、保洁力度。为丰富水衙沟河岸景观,运用植物季相变化及植被色块打造丰富多彩的河道色彩景观,并安排专人全天候对河道进行巡查和管护。
雨洪利用。兼做湿地公园,水衙沟南岸的靛厂湿地是一项雨洪利用工程,丰台区水务局陆续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木栈道,并种植了玉兰、迎春、榆叶梅等三十余种植物,提升了景观效果。
水衙沟的蝶变只是丰台区实施水系治理的一个缩影,下一步丰台区将进一步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环境获得感。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2022年春,水衙沟湿地公园的生态河岸,两岸绿树掩映,河道清水潺潺。从原来的河水浑浊、垃圾成堆,到如今的碧波清流,经过两次治理后的水衙沟河水清澈,周边建成了花园式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了周边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并被评为“2021年度北京市优美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