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二二)怀沙河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老北京的故事(九二二)怀沙河
怀沙河发源于怀柔区渤海镇南、北苇滩,经三岔村进入长城后,与响水湖支流汇合后形成干流,流经沙峪、辛营,于城关乡凯甲村附近入怀柔水库。
三岔沟是一条较大沟谷,又分为三个小沟岔,这些沟岔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南苇滩、北苇滩和万涧。
怀沙河全长28.7公里,流域面积175.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为17.2平方公里。沿河有多处泉水汇入。年均流量4765万立方米。
前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来怀沙河垂钓、野餐的游客越来越多,绿草被白色垃圾取代,就连往年都来的水鸟,也不再来此栖息。
2016年以来,清理河道两旁违章建筑11处,大力美化河道两旁的环境,一个个小花坛修建完成。一入春,各色鲜艳的小花在河边绽放,怀沙河“颜值”再提升。通过7年的清理整顿,怀沙河的水越来越清,水鸟也逐渐回归,就连白天鹅,也会在冬天来此过冬,随处可拍出秀美的蓝图。
怀沙河是北京市确立的自然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经科考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怀沙河中有圆尾斗鱼、马口鱼等26种鱼类,其中中华九刺鱼是这里的独有物种,因背部有九根硬刺而得名。科考人员在进行鱼类调查的过程中,在怀沙河、怀九河的多个地区都发现了中华九刺鱼。在流域生活着112种动物,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珍稀鱼类中华九刺鱼和圆尾斗鱼等。
调查科考组由北师大、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河北师大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通过12个月的调查,共发现鸟类76种,其中还新发现了一种叫“冠鱼狗”的小鸟。鸟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评价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指标。怀沙河、怀九河中众多的生物为食物链上层鸟类提供了食物。这种鸟以小鱼虾为食,它的出现说明怀沙河、怀九河水环境较好,河中鱼虾丰富。此外,在河边的树林中,还找到池鹭、夜鹭筑的巢;怀沙河三渡河段发现了市重点保护动物鸳鸯的繁殖场所。
怀沙河是怀柔水库上游的重要河流,自南向北穿过桥梓镇口头村。随着怀柔水库上下游的三条重要河流怀沙河、怀九河、雁栖河全面清退水产养殖业,拆除阻水堤坝和两岸私搭乱建,清理河道底部淤泥,水流动起来了,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变。村民说,小时候怀沙河里常见的白条儿鱼、奶包子鱼,时隔多年又游回来了。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级研究员、鱼类学专家赵亚辉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北京野生土著鱼的种类正呈回升趋势。他说:2004年,我带学生每月在这里做一次详细的调查,采集到21种鱼类;2017年,春夏秋分别只去了一次,却发现了33种鱼类,增加了大鳍鱊(yù)、点纹银鮈(j)、棒花鮈、北鳅等12种。
炎炎夏日,漫步在怀沙河旁,碧水环绕、水清河透,鱼游“天际”,鸟翔“浅底”,绿水蓝天相映成趣。这是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共创美好生态的成果。
穿过熟悉的石桥,崭新的河道出现在眼前,河水清亮一眼可见底,白色的水鸟在半空盘旋,小拇指大小的野生鱼虾成群结队在鹅卵石中捉迷藏,河道上长出了一人多高的水草,浅滩上还有不少人带着小朋友嬉戏。以前,二十多年没见过河底啥样,现在终于有个河的样子了。原来的一潭死水终于流动起来,水位下降了1.5米。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光秃秃的水面上长出了水草,河里的鱼虾逐渐多了起来,引来了白鹭、野鸭子等野生动物,拖家带口到草丛里安了家。
如今,怀沙河畔是一幅绿色画卷。一到夏天村民就喜欢在河边遛弯,水清、绿植多,特别凉快,走累了,再找个地方坐下聊天歇脚,感觉特别舒坦、惬意。
沿着口头村的怀沙河一路向东,一个微小公园映入眼帘。秋天金黄的树叶落满地,红艳的爬山虎爬满墙。鹅卵石路两侧,还有不少鲜艳的花朵在寒冷的天气里顽强地盛开着。绿地中央有一小块石板砌成的空地上有简单的健身器材和木椅,再往前走,一个木制小秋千随风摆动。几棵高耸的树木形成大片的树荫,几米之隔就是怀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