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九〇七)长河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九〇七)长河










长河有北长河与南长河之分。从玉泉山到颐和园为北长河;从颐和园经麦钟桥到西直门外的高亮桥为南长河。
长河不仅是一条普通的引水河道,更是历代京城历史变迁的见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河有不同的名字。在辽代,它名为高粱河;在金代称皂河;在元代称金水河;在明代再次以高粱河为名;直至清代,它才被称为长河。
长河水道是何时开凿的,史料中未见记载,据考证,金代为解决水源,公元1205年开凿长河,导引玉泉之水,为其所用。到了元代,长河仍旧使用,下游建成了元大都,长河自然成了北京城最主要的供水渠道。
由于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元代,京城仕女竞相来长河春游,“长河看柳,高粱桥(会川上闸)踏青”,成为多年沿袭下来的京城民俗和传统节日。元代皇帝乘船出游,也会途经此地,熊梦祥所著的《析津志》记载:“肃清门广源闸别港,有英宗、文宗二帝龙舟。”
经元明两代发展,长河景观进一步完善,两岸遍植柳树。明代堪舆术即风水术在上流社会盛行,作为京城最主要供水渠道的长河,也被民间认为是风水宝地。所以,长河两岸集中出现了大量宗教建筑,两岸文物如珍珠般点缀。
清代水上御道的起点为高粱桥码头,统治者由此改龙辇为龙舟,沿长河逆流而上到达颐和园最南端的绣漪桥。乾隆喜欢走水道,经常通过长河往返于皇宫与西郊之间,因此,长河与昆明湖禁止民间泛舟。后来,又在河岸建了许多码头和行宫作为停舟休息之处。紫竹禅院、苏州街等都是这时建造的。
长河源远流长、水清岸绿、桥名闸古、名胜列岸,它既是向京城供水的重要渠道,又是一条风光绮丽的旅游路线。
自古以来,玉泉山东南就汇集了很多河流湖泊,成为北京的主要水源,著名的高水湖、养水湖、泄水湖、玉河、金河、昆明湖等,北长河的源头也在玉泉山,为北京提供了主要水源。
玉泉山由于倚山面水,且距中都城不远,自元明以来,都成为皇帝游幸避暑之地。当年帝后们去玉泉山观景,就是从颐和园乘船沿北长河而上。
北长河古称玉泉河,经青龙闸流入昆明湖,再由南长河入城内北海、中海、南海。1965年,京密引水渠建成,废除青龙闸,建安河闸;1977年,北长河终点改在安河闸,原部分河道为京密引水渠占用。玉泉山泉水断流后,北长河上的安河闸成为排水河道。
今天,人们在玉东郊野公园北还能看到北长河,河边矗立着两座四柱三间的汉白玉牌坊,但其中的一座牌坊少了一间,原先端坐柱顶的石兽也消失了。不过,两座牌坊石柱上刻的两副对联还很清晰,一副是“风月清华赢四季,水天朗彻绕三州”,横额“湖山罨画”;另一副是“何处仙家觅蓬阆,此间逸兴寄潇湘”,横额“兰渚蘋香”。据说这两座牌坊建于清乾隆时期,楹联也是乾隆所题。如今,透过北长河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很难想象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淙淙流淌的小河和阡陌稻田。
南长河指的是长河南段,是相对于北长河而言的,北起点为昆明湖出口的绣漪闸,东南流至万寿寺门前折东,经紫竹院公园、北京动物园、西直门北侧入北护城河,再东流至德胜门附近进入积水潭,终点为北护城河的三岔口,全长10.8公里。
由南长河的流经路线,可知这是一条从西直门直通颐和园南如意门的河流。当年帝后走水路去颐和园,就从紫竹院附近的广源闸开始坐船北上。
出西直门往北,有一条长河,河上一座小桥连接着南北大道,叫高粱桥。从高粱桥沿河向西,河道南岸有倚虹堂御码头遗址。倚虹堂是清代的码头行宫,是乾隆皇帝为圣母皇太后六十大寿所建,既可在此乘舟至颐和园,也可在此易辇进宫。当年,慈禧每年去往颐和园避暑,走水路即在此处上船,中间在紫竹院行宫、万寿寺更衣、休憩、下榻,几次换船到达颐和园,因此,南长河又被称为“慈禧水道”。
高粱桥是北京的一座名桥,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当年,忽必烈为了满足元大都城市用水和南粮北运的需要,派都水监郭守敬引昌平白浮泉及西山玉泉诸水,汇流至此,转入护城河、积水潭,乃至通惠河。明清之际,高粱桥成为北京前往西山园林的水道必经之处。
关于高粱桥,坊间还流传着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传说,笔者另有篇章叙述。如今,高粱桥路已改从该桥两旁经过,高粱桥以西,垂柳成荫,风光秀丽。
当然,作为慈禧水道,南长河沿岸的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譬如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建造的一座石桥,因所使用的石料为灰白色,时称小白石桥,明代重建后称白石桥,现存的白石桥为清代所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的佛教寺院“紫竹禅院”,是当年慈圣皇太后为供奉观世音菩萨所建;用来承办帝后水路出游换船事宜的紫竹院行宫,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添建。此外,南长河沿岸还有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广仁宫,又称西顶娘娘庙,是北京“五顶”中保存较好的一座,被列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立马关帝庙和金河堤碑,以及位于南长河北侧的古麦钟桥遗址。
从南长河到北长河,算是北京集历史、人文、自然风貌于一体的河流,山水之乐,关乎心情,更关乎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灵的相得益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