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纤道又称官塘、纤塘路、运道塘,是先辈为行舟背纤提供动力和缓避风浪的通道。它古老而神秘、质朴而伟大,是一部记载着浙东运河的兴衰史,是一部凝结着纤夫悲欢的航运史,是一座横跨于运河之上的历史丰碑。我们自年幼开始就住于古纤道边,让我在若干年后的古纤道情怀依旧、绵长,
感概良多!

让我们传承弘扬纤夫精神
2012年8月,国家文物局决定将绍兴古运河和柯桥区古纤道分开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使古纤道作为大运河的申遗点之一。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绍兴古运河(浙东运河绍兴段)节点之一,古纤道成为柯桥区的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从古纤道感受到《纤夫》的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一种震撼人心的美。这种力量、这种美源于有着阳刚之气的,能够承担一切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纤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生活、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克服困难的一种精神力量。

在柯桥古纤道旁,可以看到新建的“纤夫魂”碑石,还有纤影壁,上书:“所谓“纤夫”,是指那些专以帮人拉纤和划船为生的人。当年,河上百舸争流,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纤夫在那时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屈着身子,背着缰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前迈。纤夫除了拉纤之外,就是会喊一口沙哑的船工号子。号子有声无字,“嗨”,嗨哟哟,嗬嗨,拖呀,拖,拖拖拖……”每当逆水行船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号子声声,空谷回荡,别有一番情趣。”



在那个年代两岸乡村所有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靠当地纤夫用木船运送。而现在当牛做马把纤拉的艰辛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纤夫文化、纤夫精神的尊重。
1988年,古纤道作为文物建筑中的孤例,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年三十三年了!
古纤道柯桥段是以保存完好的融光桥下穿行而过的纤道为中心,东面为东官塘,西面为西官塘,至今还遗存着7.5公里左右的纤道古纤道。古纤道是古越劳动人民独创路桥组合的水上通道,沿途有十多座形态各异的石梁桥与石拱桥,为国内所罕见,有白玉长堤之美誉。行走在古纤道上,你仿佛能看到无数肩背纤绳的纤夫前倾身体拉着负重航船艰难的从你眼前走过,仿佛能听到在艰难行进中纤夫们沉重的脚步声与悲凉的号子声。
三十三年! 弹指一挥间!
值纪念古纤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十三周年之际,我再次来到古纤道上,体味、欣赏古纤道古朴的文化,体会、赞美纤夫精神!
2020年6月,梅雨天雨过后天气晴好微风吹拂,我悠然地漫步在古纤道上,举目凝视古纤道洁净如洗;抬头张望古运河上埠航、航船、农船已经不见踪影,小划船也难得见到。偶尔倒有庞大的货船开过;里官塘荷红莲碧。
古纤道见证了柯桥三十三年的变化,1988年东升路轻纺市场建成开业,(继后又改造升级),中国轻纺城诞生三十三年了!
柯桥依靠我们可贵的柯桥人精神,把柯桥从一个水乡集镇演变成举世闻名的中国轻纺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於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公布:
“古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纤夫精神就是敢闯敢拼、齐心协力、
负重奋进、一往无前的拉纤精神。
中国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说的是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是影响一个地区人们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以及体质、智力的重要因素。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柯桥人传承发扬了纤夫精神:勤奋、俭朴、耐劳,脚踏实地,在逆境时,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不断战胜困难,敢于胜利。在顺境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改革创新、
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大胆开拓、加快发展,不断创造柯桥的辉煌!
纤夫精神,是—种朴素的“吃苦耐劳”精神。
我们这一代柯桥人为了谋生是顾不得吃苦的。
为了创业和发展,倡导、践行、弘扬纤夫精神。
让我们传承弘扬纤夫精神,柯桥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