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相聚苏马荡【湖北】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大概是在五六年前的夏天,我从家居湖北宜昌的丽娜同学微信群里,第一次知道了“苏马荡”这个名字,后来,我又陆续看到了她发在朋友圈里的许多有关苏马荡的美文美图,这让我对苏马荡产生了好奇和兴趣,开始关注这个在湖北利川县境内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马荡在各种新闻媒体上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声名鹊起,我对它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苏马荡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逐渐变得立体和鲜活起来。
特别是当我看到有人用“天上林海,世界凉都”“森林中的伊甸园”“等词句来形容苏马荡时,一下子激起了我想去苏马荡走走,并与在那里当候鸟的建军丽娜同学相聚的强烈愿望。
百闻不如一见,行动胜过心动。
在做了一番计划和准备之后,今年七月下旬,我和老伴带着孙子乘坐游轮从重庆出发,在游览了长江三峡抵达宜昌的当天,我们马不停蹄,乘坐下午高铁直达利川县城,通过建军同学的接站,很快就到了目前已是远近闻名的苏马荡。
这样,三位40多年的老同学终于相聚在苏马荡,重逢在“伊甸园”。
我和建军丽娜是1977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入校学习时的同学,毕业后他俩留校并结为伉俪,后几经工作变动,最终扎根在湖北宜昌,加入到了建设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的队伍之中,成为自豪的“三峡人”。
两位夫妻同学对我们此次远道而来高兴万分,给予了盛情接待,周到安排。我们住在他们暂时空置的一套50多平米的公寓房里,由此便开始了苏马荡五天四晚的生活体验。
尽管我来之前对苏马荡已有一定的了解,自以为“一切均在预料之中”,但真实的苏马荡还是出乎我的想象,其中有两点让我惊讶不已!
一是凉爽至极。我们到达苏马荡时正逢大暑,是夏季最炎热的时节,然而,这里却是凉风习习,清爽怡人,没有一丝暑天的感觉,相比于近邻重庆的热浪滚滚,晚上还要拥被而眠的苏马荡,简直就是夏日天堂。看来,苏马荡的“避暑胜地“”世界凉都”之美誉还真名不虚传,而且超出了我的预期。
二是人气超旺,甚至可以用“爆棚”来形容。想想看,一个建在山顶上的小镇,一到夏季,这里便聚集了四十万避暑的”候鸟“,那会是一个什么景象?当接我们的车一进入苏马荡街区,眼前即刻呈现出流动的人潮,摩肩擦踵,熙熙攘攘,其喧嚷热闹的程度不亚于当年西安的骡马市和武汉的汉正街,这是我完全没有料到的,瞬间发懵。
我不禁感叹:这苏马荡——土家族语中老虎喝水的地方,真有点神奇!
说到这里,我很佩服夫妻同学的眼光和远见:他们在十年前就置业苏马荡,从而退休后过起了惬意的候鸟生活。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在苏马荡的几天里,我们在两位同学的陪伴下,漫步十里长廊,穿行茂密森林,转悠农庄田野,走进鱼木古寨,在饱赏了苏马荡美丽风光的同时,也被候鸟们悠然自得的夏日生活所陶醉。
同时,我也在想,是什么魔力,让苏马荡这样一个“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小山村,在短短的十余年里,“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闻名遐迩的”候鸟"栖息地?
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是大自然的恩赐,其次是人的作为。
苏马荡1500米的平均海拔,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高度,也让它具有了天然空调的功能,而方圆百里的涛涛林海,又使它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奇高,是国际标准的好多倍。特别是苏马荡含富硒的土壤,使这里的饮用水和农作物均具有天然的保健功能。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大自然的馈赠。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地理条件如此优越的苏马荡,再也不可能“养在深闺无人识”,很快就“露出庐山真面目”,展现出了它的价值,从而迎来了”终有时日露峥嵘“的快速发展机遇期。
经过十多年的大力投入和精心打造,苏马荡华丽转身,悄然巨变,一座阳光森林小城迅速崛起,矗立在林海之中、云端之上,万众瞩目,由此吸引了几十万“候鸟”暑期前来度假巢居,康养生息,并使其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
这是苏马荡向世人铺开的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它让理想中的森林城市和城市森林变为现实,从而造福于普通大众。
地处巫山山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交汇部的苏马荡,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悬崖峭壁,峡谷万丈,植被茂密,林海莽莽,尤其在蒙蒙细雨过后,整个苏马荡云雾缭绕,气象万千,如梦似幻,彷佛仙境,是摄影和书画家创作的天堂。
据丽娜同学说,苏马荡最美的季节是每年五月,也就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此时的苏马荡,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怒放,尽显风流,开出了一条百里”杜鹃长廊“,莽莽群山像是披上了一条绵延不断的彩色丝带,绚丽斑斓,十分抢眼,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记录和传播美的瞬间。
而在我看来,真正能让候鸟们心神愉悦的,是居住在原生态的山林间,每天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里,开启洗肺模式,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远离纷扰,独享宁静。刚去的那天,我站在同学家的阳台上,眺望窗外苍山云海,聆听树林里鸟语虫鸣,吸着扑鼻而来的野草清香,耳闻不远处的潺潺水声,那一刻,不禁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在苏马荡,庞大的候鸟部落藏龙卧虎,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高手在民间”,宝库中不乏吹拉弹唱、能摄会画等各类人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候鸟“书画、摄影、音乐、舞蹈俱乐部等百余个社团组织应运而生,相继建立,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候鸟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使苏马荡更具魅力。
丽娜同学是一位京剧票友,曾多次参加中央台的节目录制。在苏马荡的候鸟群中,多才多艺的她,自然也就成为了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她与几位票友共同组成的三峡集团京剧协会苏马荡小分队,经常以“三峡姐姐”的名义,应邀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好评如潮。我去的那几天,丽娜同学正在为即将参加的一场演出做最后排练。据说类似这样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在苏马荡从未间断。这让我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候鸟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苏马荡浓郁的文化氛围!
而有了这种氛围,苏马荡将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苏马荡候鸟群体中的一员,每天喝着含富硒的“金水”,吃着没有污染且鲜嫩的瓜果蔬菜,与老同学共处一地,尽享苏马荡安闲而又充满意趣的退休生活!
【文中图片为水中石提供,在此深表感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