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2023-09-05 20:00:15)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老北京的故事(八九三)将军关长城

      将军关原称将军石关,在平谷区金海湖镇将军关村近有巨石,传为守关将军点兵处,名将军石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进入北京段东端第一座重要关口,历史上的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是目前平谷区保存状况最好的关城东与天津蓟县接壤,北与河北兴隆毗邻。将军关长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市内唯一的石长城。

      将军关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属蓟州总兵备道管辖,隆庆三年(1569)经蓟州总兵戚继光重修。现为北京仅存的明代石关城。据《四镇三关志》载:“永乐年建正关水口,东西墩空,大段头山墩空,通众骑,极冲,迤西通步缓。

      关城有券门三个,高宽均约为3米,可通骑往来。门南为演武场,正关东侧是水关。《畿辅通志》载:“将军关,在州西北七十里,有把总驻守。正关水口数十丈,前后俱宽,十马可并。”

      正关上有三层敌楼,上层有垛口;中空,四壁有箭窗;底层驻兵戍守。东侧城关与西侧水关并列,重墙高楼,为京东之地防务重镇。内墙有券门可出入,门南为演武场。现存水关东侧一座敌楼台基和一段城垣。靠楼城墙内侧有一券门,门南有一家院,内有一天然柱状竖石,高约6米,据说石上原刻有将军石三字,并署有年号,今字迹已漫漶。

      关口东部城墙至今犹存,有一敌楼,当地称之为正北楼,只残留高约6米的基座。

      将军关地处两山相峙之谷,形势险要,雄伟壮观,为要冲之地。将军关大部分建筑已毁,现仅存关城东侧敌台遗址,关城两侧连接的长城是平谷区唯一的一处以砖作为墙体建筑材料的长城段。将军关东侧山上长城,今多已倒塌,靠近关口处两侧的长城修筑坚固,石砌墙体至今仍保存较好。将军关向西为金山,因山势陡峭,没有修筑墙体,仅在金山山梁的二凹地有不50米长的石墙,当地称为大坝墙。

      整个遗址东西长120米,南北长80米。敌台遗址东西长20米,南北长18米,残高8米,当地人称之为“正北楼”。其基础为大块条石垒砌,上为砖筑,内侧建有一石券门,可拾级而上。台顶部青砖砌筑,白灰勾缝,较为平坦。

      据说,关城南1500米处原建有进关牌楼,造型高大雄伟,是旧时将军关村的重要标志。

      关城南侧演武场内有巨石一块,是守关将军点兵处和指挥台,通称“将军石”。相传,明初有塞外蒙古铁骑来犯,一路烟尘滚滚,气势汹汹。驻守的都司将军年事虽高,但他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地登上巨石,登石布阵,指挥将士迎敌。从早打到午,又从午打到晚,一连打退数千敌兵的三次进攻,终获全胜。老将军始终站在石上指挥作战,由于劳累过度,吐血而亡,一腔热血染红了巨石。

      50多年后,明成化元年(1465),参将王杞来此关巡视,闻此事,被老都司的忠勇精神所感动,即书“将军石”三字,镌刻于一块汉白玉石上,并镶在巨石中,以旌其行。自此,这关便又称为将军石关。至今,巨大的将军石依然依山矗立,气势恢宏,关城的壮美和地势的利用相得益彰,处处显示着它曾经的气魄与辉煌。

      据民国三十三年(1944)《蓟县志》载:“石高三丈六尺,兀然矗立,形基状伟,上刻‘将军石’三个大字,为明成化参将王杞书,关遂亦以此石之名名之。”

      平谷段城墙皆为石城,除关隘、敌楼处用条石作基础,大城砖垒砌外,其余皆就地取材,不加任何修饰,垒筑而成,给人以粗犷豪放的自然之美。部分地段以险为障,以崖代墙。在沿途两山之间分别设有众多关口。关口附近,还设有许多营寨以及敌台,敌楼,烟墩等。

      平谷段长城,见到的大多是下面条石作基础,上面城砖垒砌的砖长城,独具特色。在建筑结构上,墙体、墩台、垛口,均呈梯形结构,上小下大,收分明显。将军关城,目前经修复后也仅存关墙东侧一部分,南侧一上城门洞。

      登高远望,山峦起伏,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蓝天、阳光、温煦、无风。西斜的阳光照射在墙体和城墙西侧,为其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有一种神圣恒久的韵味在其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长城峰峦叠翠,横跨对面峡谷,蜿蜒于山巅之上,非常壮观。平谷长城多是完全由石块砌筑,城墙顶面也常常是平整大石块铺就,坚固厚实,虽多数的城墙塌毁缺失,但残留部分仍在彰显当初风范。敌楼残基,塌毁成己成坡状,石块散乱。东侧墙壁相对完整,可见包砌基石。墙体厚重,阳刚之气浓烈。山顶处,敌楼残基,城墙与北端东西对接,但现敌楼塌毁,散落一地石块,顺坡而下,石堆处草木不生。

      现在的长城看上去更像一条金黄色的飘带飘忽在山巅之上。远眺山下民居周密,景致精绝。长城游走于山岭之上,常年陪伴它的就是那荒坡野草和那些顽强生长的荆棘树木。

      留存到现在的长城都是历史的遗留,残缺的、荒败的更真实!我们这一代北京人八十年代都曾积沙成塔捐款“修长城”。

      眼前的这山峰拔地而起,朦朦胧胧,隐匿于群山薄雾之中。气势在向世人表述自己的沧桑岁月历史故事。展示给北京的少年、新北京人和各地游客观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