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2023-08-02 19:59:05)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七)前门清真寺

      前门清真寺在西城区大栅栏地区扬威胡同9号,是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我虽然早就知道这座清真寺,可是不知道具体位置。今天正好路过,不可不去,一看端倪。在狭窄的小胡同里看到前门清真的外观,顿感震撼!南侧有个小门,没有关紧。我轻轻地推开,一位老者正在扫院子。我恭敬的说:“撒俩目!可以进去参观吗?”长者回答:“现在正是疫情期间,以后再来吧。”

      前门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大明开国元勋常遇春将军,跟随燕王来到北京后,先后在北京修建了三座清真寺,笤帚胡同清真寺是其中之一,另外两座是昌平清真寺和花市清真寺。

      前门清真寺原来寺门南临笤帚胡同,曾名笤帚胡同清真寺。2000年改名为前门清真寺。该寺建于明朝末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该清真寺原存有蕃人华巴巴手抄本《古兰经》一本,硬木经箱一个。前门清真寺是北京的文化旅游景点。

      《顺天府志》称:“羊肉胡同西有回族人礼拜寺。”《北京图书馆历代石拓汇本汇编》收录《清真寺碑》称:“创建于明前中叶……国民七年马梅斋教长秉铎感寺中大学经费不足,筹集国币七千圆购置廊坊二巷5758……

      该寺于北京可称大寺,民国间到这里进行宗教活动的信徒有两千五百余人,寺之额上有康熙年间重修字样。《宣南寺庙志略》称:“现寺内格局完整,有二进四合院。前院狭长,后院成正方形,西房为大殿,面阔三间,向西勾连搭共三进直达于窑殿。……”此寺是大栅栏地区唯一一所清真寺,且目前保存完整,历史文化意义十分重要。

      整个建筑为北京传统四合院形式,砖瓦结构。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坐西朝东,二进院落。正门为三座砖砌封火式门楼,门楣上刻有“清真礼拜寺”。前院较小,向西有三间过厅通里院。里院呈正方形,礼拜殿在正西,大殿建筑面积438平方米,礼拜大殿建筑形式为中国古典形式,进深六间,前部面阔三间,后部面阔五间,由六个勾连搭硬山屋顶组合而成。四壁悬有多幅阿拉伯文匾,券门西侧有青石浮雕,抱厦隔扇门有木刻“一利万代”图案。西接六角琉璃瓦顶窑殿。这里有六块阿拉伯文的门柱石也是全国仅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到这里参观、交流!还有一块石碑,已经六百多年了,也是完全用阿拉伯文鐫刻,弥足珍贵!

      礼拜大堂的一侧高悬“法谛海”,它是《古兰经》首章的名篇,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开端”。其译文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在穆斯林宗教礼仪和社会生活中,这是必读的一章。在拜功中,每一拜都要诵读它;在喜庆、悼亡、集会、节日、祈祷等各种仪式中,也多以此章开头。在伊斯兰世界,操不同语言的穆斯林,不管老弱妇孺,都应该能背诵。

      礼拜寺为北京传统四合院形式,进门路南有沐浴室,两侧是门房,整个院落呈正方形,环境非常静谧。现在的阿訇是是一位来自牛街的80后王旭。

      由于不能进入清真寺,只好借用网上照片,看看里面的景色,再次向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