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一五)浏阳会馆

(2023-06-19 20:55:30)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老北京的故事(八一五)浏阳会馆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一五)浏阳会馆

浏阳会馆原来在西城区北半截胡同41号,是湖南浏阳人士在北京的会馆。

《京师坊巷志稿》、《顺天府志》都记录浏阳会馆在库堆胡同,库堆胡同位于北半截胡同和南半截胡同中间处斜出。民国时期,库堆胡同并入北半截胡同,故浏阳会馆变成在北半截胡同。

2018年报道,烂缦胡同再往东,临大街一角的北半截胡同41号,就是著名的浏阳会馆,也是谭嗣同故居。《文物古迹览胜  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一书注明:浏阳会馆位于北半截胡同41号,南半截胡同6号、8”“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前部为主,格局清晰、主次分明、空间开敞,后部为辅,用地局促。谭嗣同住在一进院正房内,自题莽莽苍斋’”

浏阳会馆门前一块石碑上注明了这里属于2011613日公布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门口张贴着对院落内的承租户实施腾退的公告,落款是2017124日。熟料2002年初,北半截胡同因危房改造已全部拆除。

浏阳会馆即谭嗣同故居,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门匾由谭继洵书写。分前后院。谭嗣同在戊戌变法时曾住在会馆主房北套间。自题为莽苍苍斋。他的许多诗文、信札都在这里写成。莽苍苍斋原有一幅谭同同自书的门联:上联是家无儋(dn)石,下联是气雄万夫。后改上联为视尔梦梦,天胡此醉,改下联为于时处处,人亦有言。会馆里还有维新志士开会的里院北屋。

谭嗣同(1865-1898),字更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生于宣武门外烂缦胡同。该年,谭继洵等人见湖南会馆不敷使用,乃购得如今北半截胡同路西的官房一所,当作湖南会馆公产,不久就改名为浏阳会馆。

同治十三年(1874)谭继洵升为户部员外郎,率儿子谭嗣同在内的全家住进浏阳会馆。不久,浏阳学者欧阳中鹄来到北京,被谭继洵请到浏阳会馆教谭嗣同学业。欧阳中鹄推崇王船山,谭嗣同由此受到熏陶。光绪三年(1877)谭继洵赴外地任职,谭嗣同随父亲离开浏阳会馆。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住在浏阳会馆。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召谭嗣同等维新变法人士到北京,同年七月初五谭嗣同抵达北京,住进浏阳会馆前院的西房,自题莽苍苍斋。当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常在此商议维新变法之事,浏阳会馆因此是维新派活动中心之一。谭嗣同该时期的不少书信及诗文都作于此处。会馆里还有维新志士开会的里院北屋。

1898918日夜独自到法华寺袁世凯住处,争取支持变法。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起从事变法和参与新政。变法失败时,926在此会馆,33岁的谭嗣同端坐书斋,等待慈禧所派清兵前来抓捕。28日在菜市口就义,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中,只有谭嗣同是北京生、北京长。他用一己的死,带给他的民族千万个生存的理由和机会。  

谭嗣同被处决后,浏阳会馆一度成为悼念他的祠堂,旅居北京的湖南同乡每年在此悼念谭嗣同等乡贤。新中国成立初期,会馆移交给北京市人民政府。后来为民居。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在此居住,因而浏阳会馆又被称作谭嗣同故居。菜市口路西高坡下方原来有一块浏阳会馆的石碑,院内一株槐树有好几十米高,极其挺拔,应该年岁不小。抬头就可见一个坡上的小院,北面墙上挂着19913月原宣武区文化文物局立的谭嗣同故居牌。

后来,会馆原大门已改为房间,如今的大门为后开,一眼望去院子已经看不出当年的规制,100多年前灰色鱼鳞瓦的房檐上面长满了枯草,大小不一的房间在院里丛生,最窄处的过道,一人还要侧身通过。院子里的房间大都没有窗户或者窗户不能打开

浏阳会馆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因为会馆呈不规则的坐西朝东走向,西房成了正房,当年谭嗣同曾将五间西房作为自己的书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