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二〇八)湖南会馆

(2023-06-09 11:31:23)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二〇八)湖南会馆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二〇八)湖南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二〇八)湖南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二〇八)湖南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二〇八)湖南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二〇八)湖南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二〇八)湖南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二〇八)湖南会馆

      湖南会馆在西城区南部的烂缦胡101号,靠近133路汽车向西去的“南横西街”站,也就十来步。这是半条胡同的南口。要是从北边进来可就费劲了,先要从菜市口西边一点枫桦景苑西侧的永庆胡同进去,一直往南走到头,向东拐进莲花胡同,快走到南北大街上时,向南有半条胡同,才是烂缦胡同。叙述起来费劲,走进去也不方便。

      光绪十三年(1887)八月,在京湘籍官员在菜市口大街路南的烂缦胡同内购房一所,设“湖南会馆”。

      在烂缦胡同西侧,非常容易就看见了湖南会馆的朱红色大门,门外一对石门墩儿,门楼整齐,墙上挂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的牌子,文物保护碑简要地说明了院落的历史,使得这座四合院卓尔不群。现在这里是北京市宣武回民幼儿园分园。

      湖南会馆初为来京应试的湖南籍举子、京官及候选人员的住处。民国时期成为湖南籍革命志士活动的场所。共有房屋六十六间。中部为四合院格局,西部原有文昌阁、辉照堂和戏楼。现留存建筑有:东房十间,五檩进深,其中一间辟为广亮式大门;主院正房五间,进深五檩加前廊,附东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两间,五檩前出廊;南接东配房三间,西配房五间,均为五檩进深;最南侧倒坐房五间,进深五檩加前廊。所有房屋均为合瓦硬山顶,过垅脊。

      绕过大石影壁进入这个坐北朝南的大院子才得以窥见会馆的“真容”,这是个四四方方的干净宽畅大四合院儿。院子一角有石桌石凳,院子里一圈儿房屋,几乎都关着门,左手边房屋透过窗户玻璃可以看见,是一些有关会馆历史的图片文字展览,右手边有个大屋子,里面有大长桌和很多椅子,应该曾是个会议室。

      历史上京城南部就会馆林立,清光绪年间多达三四百家。光绪十三年(1887)八月,设立“湖南会馆”。这里曾是湖南学子进京赶学安歇之处,民国后逐渐成为湖南同乡、学子赴京求学或谋生的旅居之所。

      据《北京湖南会馆》载:“馆共三十六间,内设戏台一座、文昌阁楼一座、东厅署、望衡堂、西厅及中庭均横敞,为平时集合之所”。

      会馆的朱红大门外原来有石狮一对。南房壁上嵌有光绪十年(1884)长沙徐树均重摹镌刻的苏东坡书《明州阿育王广利寺宸奎阁碑》。会馆另有馆辖公产义园二处、祠堂二处。

      北京湖南会馆为湖南学子进京赶学安歇之处,民国后逐渐成为湖南同乡、学子赴京求学或谋生的旅居之所。毛泽东曾普在北京湖南会馆居住过一段时间。

      1920年毛泽东领导湖南“驱张”运动(湖南学生发动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率领请愿团来北京,曾在湖南会馆召开集会。

      李大钊在这个会馆发表过演说;罗荣桓元帅曾于1923年时住入烂胡同的湖南会馆就读。

      如今,会馆的主体建筑戏楼、文昌阁早已拆除,所幸的是其余的建筑保护完好。安静利落的院子内,抬头望着屋檐上的一丛丛秋草,仿佛在无声的注视和诉说着如烟的往事。

      湖南会馆是北京历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了湖南会馆,当时的崇文区和宣武区的历史以致于整个北京的历史也许要重新改写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