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2023-06-01 11:22:15)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文、图/江边鸟

出了玉皇殿,东侧有一片碑林,几十块石碑耸立其中。听说秦始皇出巡齐鲁,慕名登于峄山,并勒石记功,桓赫伟业,在这里立下了记功碑。

再往上攀爬,只见一座小石坊,横额镌刻着“甘露池”三字。甘露池也叫“仙源”,隐蔽在两米深的石洞里,池水清澈见底,冬夏不盈不竭,味道甘美,供人饮用,水位始终不动。甘露池底有一道石缝,甘甜的泉水就是从石缝里涌出来的。据说饮用甘露池的水,有清瘟解毒,祛病爽身,益智明目的作用。听说秦始皇、司马迁、王羲之、乾隆都曾喝过甘露池的水,并对此有很高的评价。

块石头名叫天表碑上面“五华天表”和“壁立万仞”八个大字,是为纪念邾国国君邾文公所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三清殿是道教庙宇当中级别最高的一座道观,里面供奉的是上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祇。

三清殿的后面便是老君洞,洞口南向,洞内建有八角宝亭,亭中塑老君李耳神像。

过了老君洞就要攀爬峄山主峰——五华峰这是一段崎岖艰难的路程上五华峰,可以从外面新修的栈道攀爬上去,也可以从山肚子里爬上去。在峰下有向上的一个天然石洞,称“祖龙洞”,这个洞四壁都是光滑的石头,人必须实实在在地趴在石头上,四肢着地,肚子着地,象蛇一样一点点向前蠕动。女儿她们带着孩子爬祖龙洞去了,我和太太就走栈道安全些。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上到探海石,就到了五华峰顶啦一块巨石上雕凿着观海石”三字峄山主峰五华峰,上丰下峭,壁立如削,千尺悬天,绝崖赫赫,探向东海,插入云端。五华峰为峄山极顶,因其制高点是五块突兀巨石插天抱立,形若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五华极顶称“绝颠境处”它恰如芙蓉出水,高洁尊贵,英姿独拔;又象仙人巨掌托举青天。山上怪石堆垒,孔窍幽邃,泉涌云间,峰插天表古木苍郁,杂花若锦,登临凭眺,移步异景,引人入胜。

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古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别透,神奇秀灵。

五华峰为峄山二十四景之冠,据说女娲补天后,剩下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块,就往一起拢了拢,在高处摞了摞,堆砌成了一座小山,就变成了峄山。古人曾有“谁搬女娲石,堆成五华峰。耸翠插天表,不用白云封”的赞叹。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五华峰端有块巨石,古体浑朴,迎天插立,镌刻着“插天”二字,说是娲皇补天手植。山颠处几块巨岩间有栈道相连,护栏上挂满了祈福的红绸布。游人站在山颠白云间谈笑风生,任凭风起云涌,云诡波谲。站在石,片片白云袭来,给人一种凌波虚度,如入化境的感觉。观其乱云飞渡,赞叹大自然造化之奇。

矗立观海石上,眼前所见如倒海翻江,上下苍苍老子曾在此修行留下炼丹炉秦始皇东巡登峄,虽没求到长生丹,没吃上王母蟠桃,却由观海石一揽峄山的无限风光。

在探海石上,凉风习习,令人胸襟大开。远眺东峰,就在眼下在这儿看日出也应该是个好地方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下了五华峰,过了元辰殿,来到三圣阁。这是一个三层的六角塔楼,仿古屋面及油漆彩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楼台殿阁,蔚为壮观。三圣阁的第一层供奉着“峄山奶奶”,第二层是“送子娘娘”,第三层是“女娲娘娘”。

在三圣阁东侧,几块巨岩上镌刻着“如日方升”、“如月之恒”,寓意日月同辉,这就是日月同辉石。还有“月下老人”等石刻,如月之恒石下是月下老人石,与之相邻的是峄山老奶奶殿,峄山老奶奶是女娲娘娘的化身,是掌管三世姻缘、赐福送子的神。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前生注定事莫错姻缘。

日月同辉石的东侧就是舍身台舍身台是面向东山的一个绝壁悬崖。在舍身台上望东山,茂密的松林从谷底直到山顶,南风一吹,林涛阵阵。舍身台下面是万丈深渊,深渊里草茂树密,雾气飘荡,一眼望不见底。舍身台上有一座小小的石殿,叫浑石殿浑石殿上有石刻楹联“自信生前不作鬼,焉知死后弗成神”横联“爱身不舍”四个字听说过去曾有一年轻女子从舍身台跳入深不见底的悬崖之下,所以后来就有了这副楹联,劝人不要随便“舍身”,要“爱身不舍”。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浑石殿也是道士修身的地方,也叫三无殿。三无即“无砖无瓦无梁”,整体是由石头堆砌而成,室内呈拱形轻风动裾,飘然若仙。

沿着往东的步道开始下山,东面的下山路相对要平缓一些,但路程远一些。

下山路过长廊壁和一线天,长廊壁只是一块巨石上雕凿着“长廊壁”三字,而一线天则是在两块巨石中间能挤过一人的石缝而已。

一路崎岖的山路,树木茂盛,乱石磊磊,十分幽静,非常惬意,像是进入了“天然氧吧”一个深呼吸,能够感受到空气的纯净,有沁人心脾,心情愉悦的感觉。峄山之阳松柏杂陈,紫藤古槐相间,叠翠绿荫满谷,锦鸡瑞鸟鸣唱,阳春时节,绿如碧海,名山怀秀。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转载]邹城峄山游记(下)

迈过“洞天胜境”牌坊,看到一片仿古建筑群,这里有“三皇殿”、“救苦殿”、“护法灵神殿”、“仙人洞”和“爷娘洞”等。

仙人洞为道家修炼的地方,在元、明、清时期曾极盛一时。入仙人洞,突见一耸立的巨石,如桩如柱,如墩如座,两米多高。上刻“柱石”两个大字。石柱周围有历代游人的题字刻石。

在仙人洞南侧,有一枕石自北向南坦卧,石下有一洞,名曰爷娘洞,洞内供奉女娲娘娘,也是求子洞。

从仙人洞往上走数百米,就是著名的“小鲁台”,听说是当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时登临的地方,石壁上有“孔子登临处”。

出了仙人洞,来到观鳌台,观鳌台是一面开阔倾斜的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坡,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山顶上的“鳌”字石和“丹丸峰”。

下山的道路也是九曲回转,一步一景。峄山的石是参差嶙峋、玲珑剔透,满山遍峪如禽如兽、静动有之的怪石则数不胜数,一路走来,有金龟探海石,元宝石,龟豚吻石等,象形之惟妙惟肖,千姿百态,异步异景、引人入胜。使人叹为观止。

一块巨石称为大通崖,石下有孔子洞,为“孔子教授生徒之处”。洞内立至圣先师碑、至圣图象碑、至圣先师神位碑,颜、曾、思、孟四神位碑。岩洞顶壁刻有“杏坛化雨”、“真儒境”字样。

天气阴沉下来了,要下雨的样子,只好加快脚步。路过了孤桐书院和峄阳书院而没入。

出了景区刚上车,大雨就倾盆而至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