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2023-05-13 11:33:53)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老北京的故事(一八二)田春园

      田春园在东城区宽街路口东、路北,张自忠路23号。2017年秋,我偶然看见一座气派的院落,很不一般,经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孙中山行宫,现在是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的办公场所,不对外开放。

      北京的老宅子多,文物古迹多,别看我在北京生活了70多年,很多地方一概不知。二环里、市中心的那些气派的院落,北京话叫“大宅门”、“高台阶儿”,砖雕彩绘,朱门紧闭,或许大门后面还有人站岗。院里住的历来都是显贵之人,原来是现在还是,绝不是大杂院,更没有清洁工人。里面如何,我从没进去过,但是大门之外总是那么安静,绝不喧哗,门前也没有摆摊儿的。因为这些地方从不对公众开放,媒体上也不介绍。

      这个大院是明末崇祯的田之父左都督弘遇的宅第。相传当时他曾得到一对造型栩栩如生的铁狮子,便放于此宅院的门前,铁狮子胡同的名字也是由此得来。后来,明朝将领吴三桂又将此院买下作为陈圆圆私宅的一部分。

      清康熙年间,又成为靖逆侯张勇的府第天春园。清道光末年,竹溪以万金买下天春园,修葺之后改名增旧园同治遗孀敬懿、荣惠二太妃曾在此居住,清末改为增归园。清末民初,院落随着主人的衰败,被逐步分割出售,后被天主教神学院购得。这里有三进院落,四周有回廊环绕。

      在抗日战争前,二十九军将领张自忠曾在此居住,后来他英勇牺牲。为了纪念他,抗战胜利以后,便把铁狮子胡同改成了张自忠路。

      民国十一年(1922)顾维钧任外交总长,买下增旧园的东南部做寓所。民国十三年(1924)北京政变,顾维钧离京,此宅闲置了。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进京,共商国是。段祺瑞将此院作为孙中山在北京的行馆。孙中山1231日抵京,受到两万多群众欢迎,并没有选择这处距离段祺瑞执政府颇近的豪华行馆作为自己的居所,而是先住在了北京饭店。后来改为孙中山行宫,也是孙中山逝世所在地。

      1924年孙中山临时住在花园前的正房里,内外套间。1925312日,孙中山在院内西屋卧室内病逝。孙中山去世三天后移灵香山碧云寺。192961日,根据孙中山生前遗愿,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孙中山,人民政府对孙中山行馆进行了修缮和保护。

      1966年以前归北京市东城区党校所有。

      19666月,在文革破四旧中,北京市被抄家或被迫交出了一大批古书、玉器、瓷器、字画等文物。这些文物、古书大部分集中在府学胡同36号院或孔庙保管。自那以后,四人帮等成了文管处的座上客。为了接待首长,还特意开辟、装修了一处温馨舒适的首长接待室,这些首长不定期地多次来到文物管理处,抢掠侵吞大批的珍贵文物内的古书字画、文物等稀世珍宝。

      1967年这里成立了北京市古书文物清理小组,负责清理北京市十八个区县的红卫兵查抄战果,按照中央指示和党的政策,登记造册后,准备运动后期落实政策予以退还。后改为北京市文物管理处。1979年起,由北京市文物局使用。

      1981年,辛亥革命胜利70周年,此院重新修缮曾经对外开放,供人凭吊。1984,作为孙中山逝世纪念地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孙中山行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大门外的墙上没有文物保护牌子,淡化了文物的意义。

      原来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外间西墙上镶有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并悬挂孙中山遗像。右方镜框内是在此写就的《总理遗嘱》,左边镜框内为《致苏联遗书》。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一切均照其生前样子陈列,连同套间北屋,几件家具也均按原来的地方放置,力求使后人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氛围。

      现在大门、铁门上什么字也没有,只有门牌。从铁门往里看,什么也看不见,没有门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