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2023-05-06 22:01:26)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七)团城

      团城在西城区北海南门外西侧,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屿。元代在上面增建仪天殿,明代重修改名承光殿,并在岛屿周围加筑城墙,墙顶砌成城堞垛口,奠定了团城的规模。乾隆年间进行较大修建,增建了玉瓮亭,内藏整块墨玉雕成的玉瓮。金代为北中南海的一部分。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辽代,挖湖泊的泥土形成了水中岛屿,称为圆砥。金灭辽后,金完颜雍以琼华岛为中心建造太宁宫,又将泥土扩充琼华岛和圆坻,在岛上建广寒殿,在圆坻上建起了殿宇,和广寒殿遥遥相对。

      元代忽必烈建大都城,选定团城为大内东西两宫的中间地带,团城以东为大内,以西为兴圣宫和隆福宫。团城就是东西两宫的联系中心。选择大内时,忽必烈到团城上,捻弓射了一箭,箭落之地就成了建造大内宫殿的地址。为了使团城小岛更有气派,在旧殿基础上兴建了重檐圆顶的仪天殿,岛的四周围起了石墙,圆坻也改名圆城。历代皇帝都喜欢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建成蓬莱仙境,北海便是太液池,琼岛是蓬莱,团城就是瀛洲,所以仪天殿也叫瀛洲圆殿。

      明代团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明成祖朱棣重修仪天殿,先后更名为承光殿、乾光殿,供帝后大臣观灯火。东部被填为陆地,西侧建起了大石桥,环岛砌起了城墙,圆城便改称团城。清康熙八年(1669),承光殿毁于地震,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建。乾隆十一年(1746)又大规模扩建,整修城墙,堆叠假山,增建了亭、堂、殿、阁,形成了团城现在的格局。承光殿为圆殿,是团城的主体建筑,南有玉瓮亭,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有古籁堂、余清斋东庑和西庑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上。后来慈禧太后在承光殿中供奉玉佛,团城又变成了佛堂。

      明代重修时筑城墙,并将东南二处水面填为平地,基本上形成现在的规模和四周环境。清康熙时重建承光殿,将原半圆殿改成十字形平面。今天的团城,基本上就是乾隆年间修建后的建筑群。它的平面呈圆形,周砌城砖的小城。城台高出地平4.6米,周长276米,面积4553方米。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上建门楼,东为昭景门,西为衍祥门。入门可沿蹬道登至城顶台面。蹬道处各设罩门,城台上建筑布局采取对称中兼以园林的布局手法。

      大殿坐北朝南,覆盖黄琉璃筒瓦绿剪边,飞檐翘角,重檐歇山顶,四周推出单檐卷棚抱厦,使殿宇平面呈折角的十字形,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称殿中央有四根巨大的井口柱,井口天花之圆光为二龙戏珠,岔角绘鹤。柱上均有楹联。前面为清咸丰皇帝御笔:九陌红尘飞不到;十州清气晓来多。后边为慈禧御笔:七宝庄严开玉镜;万年福寿护金瓯。上悬匾额为大圆宝镜。北面正中有一砖砌的须弥座,木刻雕龙佛龛内供奉着白玉释迦牟尼坐像,高1.6米,用整块纯正的白玉雕琢而成。玉佛像面容慈祥,洁白无瑕,光泽清润,头冠及衣褶中镶嵌着红绿宝石,光彩夺目。相传为光绪二十二年(1896)明宽和尚从缅甸募化奉献给慈僖太后的,慈禧还亲笔题写了联额。

      承光殿前庭院中,有座蓝顶白玉石亭名玉瓮亭。亭中的石莲花座上有一个杂色墨玉瓮,直径1.5米,周长5米,高70厘米,重3500斤。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为犒劳将士而特制的酒瓮,“其大可储酒三十余石”,原名渎山大玉海。瓮身四周刻有云涛、胶龙、海马,鱼龙出没,波涛汹涌,雕刻之精美,形象生动,与承光殿内的白玉佛合称团城二绝。大玉瓮原先置于琼华岛广寒殿中,后来广寒殿倒塌拆除,大玉瓮便辗转流落到西华门外真武庙里,被道人做腌菜瓮。清康熙五十年(1711),僧人性福重建真武庙,“供大士像,移玉钵于坐下,叠石为小山贮水于玉钵,以示普陀南海之意”,玉瓮又再次位列尊宠,真武庙也被玉钵庵取代。乾隆十年(1745),乾隆皇帝终于发现玉瓮原是皇家御苑之物,出千金购得,移置北海团城的承光殿前,并建石亭加以保护。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团城横遭洗劫,衍祥门楼被击毁,白玉佛左臂被击伤,至今还留着他们砍下的刀痕。团城上的各种珍奇古玩也被洗劫一空。搬不动的玉佛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整座城台黄瓦红墙。金碧辉煌的古建群间,三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7棵,受到乾隆皇帝褒封的四棵最为著称。承光殿东侧,有一棵20多米高的古油松,干长达3.18米。形如伞冠圆似盖,苍劲挺拔。相传说是金代所植,至今已有八百多岁的高龄。乾隆御封这棵古松为遮荫候,开松柏列爵王候之先河。遮荫候前后,南北各立一棵高大的白皮松,也是金代所植,高30多米,周长5.1米,像两位将军守卫在承光殿前后,乾隆封它们为白袍将军。

      团城西侧曾有棵名松,主干弯曲向北海探去,犹如卧龙探海,乾隆封它为探海侯。不过此松已枯死,1980年又在原址补栽了一棵松树,并通过整型,让它的主干弯曲仍探视北海。承光殿前西侧还有棵承光柏,20米,周长5.2,犹如鹤立鸡群。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团城多次进行修缮,1961年国务院将团城及北海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团城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团城地方虽小,故事却不少,更是几代皇家喜欢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