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2023-05-03 14:07:24)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老北京的故事(一七五)贡院

      贡院在今天的朝阳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原址是元代礼部衙门,坐北朝南,院子四周建有高大的围墙,四角有瞭望楼。

      贡院既是顺天府的乡试考场,也是京城的会试考场。贡院的大门叫“龙门”,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经过几次扩建,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时,已有大门五重,考棚九千多间,门里有东中西三座牌楼:东为明经取士、中为天开文运、西为为国求贤,里面三重龙门,外有两道棘墙,在二重龙门以内有明远楼、致公堂、聚奎堂、会经堂、十八房

      贡院是会试的考场,开科取士的地方。各地举人来此应试,向皇帝贡奉名产,故名贡院。贡院始设于唐朝,今天还有贡院东街、贡院西街、贡院头条、贡院二条路名和地名。民国初年,废除了科举制度,贡院建筑另作他用。如今考场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了贡院这个地名了。

      贡院是历代科举考试的地方,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贡院。北京贡院乡试三年一次,称秋闱,为时九天,农历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全国科考也是三年一次,叫春闱,也为九天,农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秀才们到各省贡院乡试,及格者成为举人。再到京城参加会试求取进士,中了进士,方能殿试博取头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明清两代近600年,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是从这里走上了政坛。

      北京贡院建筑布局严谨,墙垣高耸、环境阴森,公堂、衙署高大森严,考棚却十分简陋。外层围墙三重:外棘墙、内棘墙、砖墙。东西砖墙各开一门,有牌坊东为明经取士,西为为国求贤。南墙外有砖影壁,左右各辟一门,正中有天开文运牌坊,中轴线有大门、二门、龙门,亦称三龙门。门内有明远楼,楼为三重檐,歇山十字形屋脊,楼下四隅各开券门。至公堂七间,尖山式悬山屋顶,前出抱厦五间,两侧有东、西大库,东、西更道各设木栅,为东、西文场,各有号房五十七连排。东文场有官生号房六十一间,西北隅有小号房四十连排。其他建筑有总裁、副总裁、考试官、御史等官员的公堂、居室、点名厅、守备厅、监试厅及刷印刻字、誊录、受卷、弥封等处所。考生进贡院时要唱名、搜检、领卷等极严的手续,并有军队弹压、形如囚犯。

      考棚有号舍九千多间,按《千字文》排布。贡院四角有瞭望楼,起到监视作用。每个考生一间号舍,舍门上锁,在考试的九天八夜里,吃、住都在这里。每间号舍大约三尺宽、四尺深,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做桌,下面是凳,晚上再把两块板子拼成床铺。

明清监考很严,进大门要严格搜身,防止把答案或提纲藏在身上。如有夹带,送刑部严办。考生进入考棚就锁门,称为锁院贡试;贡院四周用荆棘围圈,又叫锁棘贡试。考生每人一间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蜡烛。待试题发下来,明远楼上响起鼓声,举子们开始做起八股文。那时没有钟表,以点香为计时。

      锁院贡试最怕着火,院内备有很多大缸盛水以备救火,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着火的事件还是很多,最严重的一次,在明天顺七年(1463),春试第一晚,考场着火,烧死九十多名考生。明英宗给死者每人一口棺材,埋葬在朝阳门外,立碑“天下英才之墓”,人们称为举人冢。万历年间,张居正为相,把木板房改为砖瓦结构为主的建筑。防火性能加强。乾隆时又把贡院修葺一新,竣工时乾隆还亲自视察,并作诗。

      在明远楼旁有棵元代古槐,相传这是文光射斗牛的地方,所以叫文昌槐。它的根部在路东,主干弯曲向西,所以树冠在路西。此槐长势如卧龙,考生们都要膜拜,以登龙门,故此槐为京城的名槐。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贡院里凡可搬动之物都遭抢劫,1901年乡试竟然无法使用,改到河南贡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戊戌变法,废除科举考试,建新式学堂。宣统的元年(1909),最后一次会试,宣告科举制度在这次会试后终止。

      民国时期,贡院改为官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民用。1927年张作霖将其拆除拍卖物料,贡院从此荡然无迹。抗战前这里一度变成了民居、溜冰场、球场,贡院建筑群的大模样还在。

      1945年,日本投降,鬼子把能搬的东西搬回日本,剩下的烧掉。旧址虽然收回,但古老贡院已面目全非。如今,贡院遗迹上相继建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贡院六号公寓楼、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大楼等高楼大厦,明清时代的贡院无迹可寻了。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起,兴盛于唐,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历经1000余年。戊戌变法取消了科举制度,兴办学堂,北京贡献也逐渐退出了读书人的视线,那个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从宣统年间开始闲置。而民国之后,贡院民用,进一步使贡院和科举制度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贡院见证了科举制度的兴衰,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文化的尊重。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贡院和科举制度一同湮没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