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哈尔滨(26)兆麟公园,李兆麟,哈尔滨解放与众不同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哈尔滨(26)兆麟公园,李兆麟,哈尔滨解放与众不同
邻近中央大街的兆麟公园,始建于1906年,占地6.5公顷。初建时命名“红十字医院董事会公园”,后改为“特别市公园”,解放后称“道里公园”。1946年,李兆麟将军安葬在此,改为“兆麟公园”。
李兆麟,1910年生于辽宁省辽阳。1931年入党,曾任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抗日14年,曾和赵尚志、杨靖宇并肩战斗,被日军并称为“满洲国治安整顿之癌瘤”。
在1945-1946年的数月间,哈尔滨先后经历了苏军撤出、国民党接收和共产党进驻这三股力量的变局。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李兆麟和周保中领导抗联,配合苏军对日作战。8月19日,苏军进驻哈尔滨,李兆麟担任苏军驻哈尔滨卫戍副司令,协助苏军接管。李还当过滨江省副省长。
但国民党是正宗,11月2日,我党的党政军机关撤到60公里外的宾县,在那里发动、帮助群众。北满的65个县,解放了58个。外县人到哈尔滨,都传播我党我军的好。
1946年1月1日,国民党接管松江省(滨江省改名松江省),李兆麟辞去副省长,以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继续留哈,是中共在哈尔滨公开出面的代表。
政权虽被国民党接管,但势力最大的是苏军,其次是抗联,国军尚未跨过松花江,国共合作未完全破裂。由于李兆麟和苏军的关系,国民党对他恨之入骨,多次暗杀,甚至还错杀别人。
2月26日,苏军宣布,由南至北陆续撤军。自苏军撤出沈阳、佳木斯、长春等国民党接收的城市,立即出现社会混乱,坏人横行。哈尔滨人极为不安。
国民党市长杨绰奄、警察局长余秀豪等,加紧了暗杀。经过多天谋划,3月8日,早已打入中苏友协的孙格玲(军统女特务、中俄混血、曾是杨绰奄的秘书),谎称杨绰奄市长要和李兆麟在孙格玲家中“共商国是”。李兆麟在台历上写着:九日下午三时商定国大代表。
9日下午,途中汽车故障,一向守时的李兆麟便独自前往。李兆麟只是客气的喝了一口毒茶,便昏迷倒地,早已在孙家埋伏的众多特务蜂拥而上,先拿走李怀里的手枪,然后连捅七刀,还特地在脖子上割一刀。李兆麟被害时才36周岁。
李兆麟突然失踪,苏军司令部立刻派兵包围水道街。而幕后的暗杀总指挥余秀豪,利用警察局长职务,不仅拖延时间,想让特务有时间转移尸体,还协助杀手出逃。等到10号下午2时才带人前往。
最后找到遗体的,是警察局督察长马亮,因为他是地下党。
事后,国民党一直散布流言蜚语,混淆是非,说是私人间报复,而非政治原因。
3月24日,在中共中央代表与苏军的组织下,举办了李兆麟的追悼大会。苏军把驻扎在城外的100名苏军士兵调进城,架设机枪保护追悼现场。为期三天的追悼会,数十万市民为抗日英雄送别。网上下载照片,灵车上写着“民族魂”。
哈尔滨是个移民城市,当时四五十万人。从苏军移交政权到解放,国民党在哈的100多天,吸纳勾连汉奸,工厂没能开工,物价猛涨,名声极坏。哈尔滨人从满怀希望,到了“更遭殃”。
自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14年,1945年8月才投降,几个月后,抗日英雄李将军就被暗杀,更激起哈市人的义愤。
4月26日,哈各界130人联名电吁东北人民自卫军(前身是抗联)迅速进驻,中共北满分局决定立即进军哈尔滨。
哈尔滨没有城墙也没山,1946年4月28日早5点,部队迅速占领指定目标,只在个别地方遇到小抵抗,比较顺利地解放了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了全国第一座被解放的大城市。
解放后,水道街改为兆麟街,道里公园改为兆麟公园。
1949年、1950年,两次在兆麟公园,举行数万人的公判大会,宣判处决参与暗杀的凶手与帮凶,告慰李兆麟在天之灵。
持续追凶十多年,1958年,最后一名凶手也被判死刑。除了余秀豪、孙格龄等逃到台湾的,逃脱了审判。
现在兆麟公园里的“民族英雄李兆麟之墓”。
李兆麟将军一家合影,妻子金伯文。
无意中在兆麟街88号看到“李兆麟将军纪念馆”,因疫情不开放。
我注意到“兆麟街88号”下面的“水道街9号”,以为只是标明以前的老街名,没想到,这就是李兆麟的遇害处。
以前只知李兆麟被暗杀,但不知在何处、暗杀细节。所以只拍了门口,没拍那大楼,因为那楼不亮眼。
网上下载,左上角的大楼外墙,还写有“李兆麟将军被害地”。
位于西头道街27号的“中共满洲省委交通局”旧址。因是挨着那边走,才无意中看到。靠着中央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