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宽街基督教堂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北京基督教会宽街教堂在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吉祥胡同10号,最初也是美国卫理公会在北京开办的八个教堂中的一座。
宽街聚会所是北京地方教会的聚会场所,建造于1930年。那时,北京地方教会建立到现在九十多年的历史,也可以算作是“老北京”了。原宽街基督徒聚会处为北堂,亦称“北京基都教会宽街堂”。聚会基本保持“聚会处”的信仰特点。注重生命之道,不重礼拜仪式,主张教会的地方性等。
40年代初,栾非力、孟向召等变卖衣物、信徒奉献共筹集5000元维修礼拜堂房屋。1943年,以“基督徒聚会处”正式挂牌并登记在宽街开始聚会。1943年,栾非力、李庆丰、乔洁三、马柄南为地方教会长老,孟向召为执事。1948年,阎迦勒、房爱光为地方教会长老。1948年,阎迦勒从绥远到北京负责地方教会,带领信徒响应伲柝声发起的“交出来”运动,实行“凡物公用”的生活制度,发动全体信徒广传福音,使得北京基督徒聚会处的信徒人数迅速扩增到千人以上,并扩建宽街聚会处。
1951年,廉万顺长老的堂兄廉经文,孟向召、杨树声和孙从三为长老。1955年4月,阎迦勒一度受王明道影响,带领北京聚会处宣布退出“三自”,王明道被捕后又再度加入。1958年北京市基督教实行联合礼拜,原有64座教堂合并为4所,在东、南、西、北城设立四个堂会。
原宽街基督徒聚会处为北堂,亦称“北京基督教会宽街堂”。聚会基本保持“聚会处”的信仰特点。注重生命之道,不重礼拜仪式,主张教会的地方性等。此期间主持宽街堂工作的先后有阎迦勒、殷继增、祁廷铎、石泽生等牧师及传道人。
文革期间教堂停止一切聚会活动,房屋被占用。
1985年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腾出部分房屋恢复聚会,由孟向召长老负责。最初只有查经聚会,到1988年才开始有主日礼拜。
1988-1998年宽街堂又先后有朱嗣福、钱继光、廉万顺、张洁泉为长老,并有神学毕业生李建安共同负责堂会工作。
1998年市政府拓宽地安门东大街,宽街堂原址在道路拓宽之内,房屋拆除。宽街堂暂借珠市口教堂聚会。
2000年因修建平安大道,教堂由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50号迁出。在地安门东大街吉祥胡同10号重建北京基督教会宽街堂。每月第三个主日为擘饼聚会。
2015年我每周一次在黄化门的景山街道办事处唱歌,每次都要从宽街教堂门前走过,每次都有站在门口的中年妇女热情的邀请我进去听课。这些人和我在其他宗教场所遇到的毫无文化的老太太大不相同,一看就是有文化、有知识、有素养的人士,长的也漂亮,让人乐于接受。不过我从来没有进去过,马上就要唱歌了。这里还经常免费面向大众放电影,以扩大影响。2018年初,当我再次来到这里拍摄时,她们也非常欢迎。
我心里始终有个问题:既然叫宽街教堂,为什么在地安门?在吉祥胡同上面已经说了,可是宽街教堂在地安门没说呀?难道这里面还另有原因?
北京奥运会开幕后的第三天,8月10日上午,美国总统小布什携家人前往北京宽街教堂参加主日礼拜。布什……他还感谢胡锦涛为他的教堂之行所做的安排。布什说,……。宽街教堂完全用汉语作礼拜,教堂为布什一行做了翻译。
布什表示,教堂中有儿童唱诗班用英语和汉语为他们演唱了《奇异的恩典》,令他在教堂礼拜时,感到非常喜悦。布什说,……。
随着玉河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成,从帽儿胡同西口到吉祥胡同南口,一大片似是而非的“老北京四合院”盖了起来,这都是那些不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胡编乱造的,又不肯查阅资料,造给和他们一样的外地人看的,让人误以为这就是老北京。纯粹是狗戴嚼子——胡嘞!
不过,要是单说教堂门前,倒是漂亮多了,要是明年春天草色变绿,就更好看了。这和假四合院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