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氤氲禅意的灵谷寺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氤氲禅意的灵谷寺
作者: 茜茜奶奶
我原以为灵谷寺就是一座寺庙,可游完之后才知道自己寡见少闻。原来灵谷寺是灵谷景区的统称。它是由灵谷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它位于紫金山东南麓,西侧为中山陵和明孝陵景区。
灵谷寺是六朝的开善寺,始建于梁天监十四年,是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的 开善精舍和志公塔。杜牧《江南春》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灵谷寺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名寺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将原位于紫金山西麓的六朝名刹开善寺迁到这里。朱元璋赐名为“灵谷禅寺”,并亲题“天下第一禅林”。这里万斛松涛,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是四十八景之一。到了民国时期,1928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修建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灵谷寺成了祭拜亡灵的地方。
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红门外有一对石狮,真是虎虎有生机。
走过甬道,登上四十二层台阶,这是天王殿的旧址。现在这里耸立着一座大牌坊。石坊上嵌有国民党党徽,中间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梅花中间刻有“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有“救国救民”四字。这八字都是国民党原来张静江书写的。
无梁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因整座建筑全用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故又称无梁殿。
石碑左边刻有民国国歌,石碑右边是“国父遗嘱”。四周墙壁青石碑上,刻有三万多名阵亡将士姓名。1928年,国民党中央将灵谷寺的旧址作为国民革命将士公墓,无梁殿改为 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定名“正气堂”。
无梁殿的后面是一片大草坪。这里是公墓。草坪之下安葬着北伐战争和一九三二年上海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三万多将士的亡灵。
再往上走就到了灵谷塔了。它的原名是 阵亡将士纪念塔,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塔高60米,九层八面,塔顶盖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塔刹,金光闪闪。
正门横帽上书“灵谷塔”三字。塔内二至四层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的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告别辞。五至八层是国民党另一位元老吴敬恒篆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
塔内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旋转式楼梯,楼梯口标有一个大写的楼层数。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二百五十二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
倚靠在塔顶栏杆上,敞开胸怀任衣襟飘动,与如烟如雾的远山绿树,镜子似的琵琶湖,如诗如画的南京城。
看见了吗?远处的紫金山天文台,还有右边的中山陵。听到了前方庙宇钟磬敲击的声音。
红山门
貔 貅
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登上塔顶顿时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阵阵凉风拂面,让人浑身舒畅。
后一篇:[转载]南京长江大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