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美房地产历史的借鉴

标签:
股票金融投资财经房产 |
很多学者重点在研究日本的房地产和汇率历史,当然确实具有代表性。这些天,看了一个资料,是关于美的房地产史,其实也经历了差不多的过程,只不过历史比较久远,相对温和一些而已。美房地产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860-1930年,美房地产市场步入大开发时代,主要是钢铁、电气化推动了技术革命,带来了产业升级与人口集聚,对城市建筑提出新的要求和改变。于是,城镇化率由28.2%增至56.1%,房地产市场均价由19涨至49美元/英亩。各州也在此期间开始征收房地产税,但在人口和经济增长等影响下,对房价的抑制效应并不明显。
1930-1968年,这个时期恰好是全球经济大萧条后,期间又有二战,但在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的婴儿潮带动下,以及电子产业革命带来技术革命,房地产市场摆脱低迷。1960年前,全美城镇化率低于70%,至1980年,城镇化率接近75%。但1969-1980年,抵押贷款业务是推动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也是后来次贷危机的伏笔,在城市化率达到75%和人口增速降至不足1%的情况下,新房售价中位数仍稳步增长,1969-1980年由2.6增至6.5万美元。
1980年后,正式进入存量时代。这个时期以2008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1980-2007年城镇化率保持在80%水平达到基本饱和,这个期间经济滞胀,这个时候推出了金融自由化解决方案,这也就是前面的伏笔开始增大,也就是次贷激增,一方面使房价在1982-2007年间增幅高达257.7%,这在成熟资本市场,这个幅度是很惊人的,这也加速了后来的次贷危机的到来。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住房金融开始强化监管,但在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2008-2023年价格增幅也达到147.1%。不过15年仅翻了一倍半,考虑到物价因素,这个涨幅是正常的。